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从阴霾走向阳光的全程心理呵护
无影灯下的温度
一种生命体征监测约束手套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要点
1
11 1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要点
 

□张 璞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力衰竭可以按照病变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等。当病情加剧时,可能出现肺淤血、气促、胸闷、双下肢水肿、乏力和头晕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发展缓慢,常伴有心脏扩大或肥厚。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优先解除严重呼吸困难、缺氧等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治疗目标以改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为主。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目标为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长期预后、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并尽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病例分析

   78岁的陈女士是一位独居退休教师,患慢性心力衰竭已有5年多。初次见到她时,其面色苍白如霜且泛着青灰,说话时气息微弱。用手指按压她的胫骨前侧,凹陷的痕迹许久不消散。她常常在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凌晨3时便频繁起夜,早晨起床下地时,双腿沉重得如同灌了铅一般。舌诊显示,她的舌体呈淡紫色,舌苔白腻,脉象沉细,如同丝线沉入水中,尺脉无力——这是典型的心肾阳虚、血瘀水停之证。
    问诊得知,陈女士长年偏好食用腌渍酱菜,平均每日的摄盐量达8克,床头柜上总是摆放着浓酽的普洱茶。这些生活习惯就像潜藏的暗礁,时刻威胁着她本就脆弱的心脏功能。

护理难点与应对措施

   “时辰病”的精准捕捉
    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呈现出明显的时辰节律:每日亥时(21时~23时),胸中会出现如擂鼓般的心悸之感;丑时(凌晨1时~凌晨3时),夜尿频急,需如厕三四次;申时(15时~17时),双下肢肿胀得如同发酵的面团。这种“生物钟紊乱”现象表明,常规的护理方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我们引入子午流注理论,在酉时(17时~19时)肾经当令之时,实施脐灸疗法:把熟附子、红参等温阳药物制作成药饼,对神阙穴进行艾灸。最初的3次治疗,患者仅感觉腹部有温热之感;到第7次治疗时,患者感觉有热流如同蚂蚁爬过肚脐,顺着腹部向下流至小腹!红外热成像检查显示,灸疗后腹腔温度梯度改善了32%,当晚患者的夜尿次数锐减至1次。
    文化信仰与治疗融合
    患者有自己的信仰,每日午间有诵读一小时经典书籍的习惯。传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效果有限,我们尝试将正念呼吸与患者这一习惯相结合,指导她在吸气时专注于代表平静安宁的意念,呼气时则关注身心压力的释放,并借助工具辅助专注呼吸节奏。两周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减少了42%。
    这种护理策略,让我们领悟到:有效的医学干预不应是单向的技术输出,而需充分理解患者的精神世界,在患者熟悉且喜爱的领域找到治疗的支点。

个体化护理实践

   辰时健脾三部曲:个体化时辰护理成效显著
    在晨间护理评估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患者于辰时(7时~9时)常常出现心悸加剧、胃脘胀满的症状。结合其舌淡紫、苔白滑的体征,我们判断患者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
    每日辰时交接班结束后,我们会指导患者采用指压法探查足三里穴。当拇指按压时,若患者有明显的酸胀感并向足背部放射,则提示穴位敏化。
    为此,我们设计了个体化的干预方案:
    1.辰时健脾操:指导患者清晨醒来卧床时,自行用大鱼际揉按足三里穴(双侧穴位各按揉3分钟),并在配合深呼吸时轻轻叩击中脘穴。
    2.药膳茶饮:把丹参研磨后装袋,于晨间8时用75摄氏度的热水冲泡,嘱咐患者在胃经当令之时小口热饮。
    3.经络拍打:沿着胃经的走向(足三里穴至解溪穴),用空心掌进行拍打,拍打力度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宜。
    3周后,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监测数据显示患者晨间的平均心率从98次/分降至76次/分。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某日晨间查房时,我们发现患者正在指导邻床老人寻找足三里穴。
    五行音乐重构生理节律
    依据五行相生理论,巳时(9时~11时)播放宫调《春江花月夜》,可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酉时播放羽调《梅花三弄》,能实现滋肾纳气的功效。经过两周的音乐治疗,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明,原本在夜间异常升高的血压曲线逐渐趋于平缓。

护理反思与启示

   时空医学的临床验证
    通过监测发现,酉时施灸后利尿高峰出现在戌时(19时~21时),尿钠排泄量较晨间干预增加了35%。这提示我们:中医时间医学不是玄学,而是一个可量化、可复制的科学体系。
    老年护理的“柔性改造”
    患者曾因中药味道苦涩而拒绝服用汤剂,为此,我们将药剂改良成卡通造型的矫味凝胶,并结合文化信仰讲解药性。这种策略让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58%提升到了92%。这启示我们,老年护理既要遵循医学的理性,更要融入人文的温度。

护理体会

   在护理患者的22个日夜中,我们深切领悟到: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并非仅仅是改善某一项指标,而是一门重建生命节律的艺术。当西医的分子靶点与中医的时辰经络相遇,这看似相互矛盾的体系,却在患者身上达成了奇妙的共振。
    3个月后随访时,我们收到了患者发来的视频。视频里,她站在社区老年大学的讲台上,演示着晨间健脾操,台下的老人正跟着她的节奏轻轻拍打胃经。教室的墙壁上,悬挂着泛黄的《子午流注图》。
    在时光的长河中,这场关于时辰与生命的对话,正以最为温暖的方式代代相传。护理的真谛,或许就在于教会患者在与时光和解的过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最佳节律。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