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健康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三门峡:中医药惠民润万家
南非优秀青年代表团到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濮阳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润童心
汝阳县中医院中医夜校开课
睢县中医院举办预防伤害致残义诊
南阳市中医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义诊活动进社区
滑县中医院提升中医护理技术水平
济源市中医院健康科普团队走进科技馆
让中医药服务扎根社区
1
11 1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三门峡:中医药惠民润万家
 

本报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马秋晓 徐惠青

在渑池县中医院名医堂,全国名中医毛德西工作室的专家定期开展坐诊带教;卢氏县中医院经方数据中心内,AI(人工智能)辅助开方系统正为基层医生提供诊疗支持;灵宝市朱阳镇的连翘基地里,药农们采收的道地药材即将进入标准化加工流程——这一幕幕生动场景,勾勒出三门峡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图景。
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统筹中医药事业与中医药产业协同推进,构建起覆盖全域、贯通基层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让优质中医药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顶层擘画 筑牢发展根基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将中医药振兴纳入全局部署,成立市长任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连续7年举办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搭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医医疗合作联盟,推动资源互通共享,为区域群众提供全周期中医药服务。
三门峡市以市级中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建成公立中医医院4所、民营中医院6所。其中三门峡市中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卢氏县中医院、渑池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中医医院。
服务能力跃升:三门峡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列全省第5位、第3位;拥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个、培育专科1个,建成省级区域诊疗中心2个、获批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3个。
基层全覆盖:三门峡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均设中医科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建成标准化中医馆,其中22家获评“河南省示范中医馆”。
强基固本 激活基层动能
三门峡市依托二级以上中医院建立培训基地,年均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超百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100%掌握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智慧赋能:三门峡市县级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均达到3级水平,卢氏县中医院建成“河南省经方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AI辅助开方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全面推行诊间支付、中药代煎配送等便民服务。
医共体牵引:67%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对下帮扶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向上对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疑难重症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引育并重:三门峡市实施“刚性+柔性”双轨引才策略,近3年县级中医医院引进中医类本科以上人才50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4名;依托“特招特岗”政策倾斜补充基层中医力量;柔性引进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设立毛德西工作室,专家定期坐诊;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战略合作,提升临床服务水平;拥有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等国家级人才11名,省级名医及骨干20名;推进“西学中”培训,培育中西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厚植文化 驱动产业升级
文化惠民:三门峡市打造中医骨健康主题公园,获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1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建设单位2个;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活动,普及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功法;“虢医健康行”活动持续推进,已惠及20万群众。
产业融合:构建“种植-加工-服务”全链条,推广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培育医养结合机构,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激活“中医药+”新业态。
未来,三门峡市将持续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打造中医优势专科集群;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拓展AI辅助诊疗应用;扩大医保中药制剂报销范围,优化中医服务价格体系。
从深山药材种植园到智慧中医诊室,从黄河金三角联盟到AI开方系统,三门峡以体系化布局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中医药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