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乳腺癌早期识别与高危人群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保护患者就医信息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全生命周期疫苗接种筑牢全民免疫防线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识别与处理
医护人员日常医疗操作规范的重要性
1
11 1 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全生命周期疫苗接种筑牢全民免疫防线
 


□王遵莲

在疾病预防的众多手段中,疫苗接种无疑是最具性价比的“健康卫士”。从新生儿的卡介苗到老年人的流感疫苗,科学的免疫机制,为人体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御屏障。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让疫苗接种真正成为全民健康的“定心丸”。
疫苗的核心作用机制在于“主动免疫”。当疫苗进入人体后,会模拟病原体的入侵过程,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有针对性的抗体和免疫记忆细胞。这些“免疫士兵”会长期驻扎在体内,一旦未来遭遇真正的病原体入侵,便能迅速启动防御反应,有效阻止感染或减轻病情症状。以常见的流感疫苗为例,接种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在体内维持6个月~8个月,正好覆盖流感高发季,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及重症发生率;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疫苗接种更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手段。
科学接种疫苗,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接种前,医务人员会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这就需要接种者主动告知自身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过敏史、基础疾病、近期用药情况,以及是否处于感冒发热等急性发病期。此外,疫苗接种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饮酒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为免疫系统高效应答创造良好的条件。
疫苗接种过程中的规范操作与接种后的科学护理,直接关系到免疫效果。接种时,接种者需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身份核对和疫苗信息确认,确保接种适合自身的疫苗品种和正确剂量。接种后,必须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这是发现急性过敏反应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若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要及时救治。回家后,疫苗接种者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洗澡、剧烈运动,同时继续保持清淡饮食。多数人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均属于正常免疫反应,一般一两天便能自行缓解;若出现持续高热、严重皮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种单位。
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方案需要精准定制。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完成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基础免疫接种,为成长发育筑牢健康根基;成年人要根据职业特点和生活环境,选择性接种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老年人除了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等;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为特定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选择,女性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接种,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疫苗接种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成就,也是每个人守护自身健康的重要责任。科学接种、规范护理能让疫苗的防护作用最大化。让我们摒弃认知误区,主动了解疫苗知识,根据自身情况完成相应疫苗接种,用这小小的“一针疫苗”为全年健康保驾护航,共同构建全民免疫的坚固防线。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冠县范寨镇卫生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