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肺部结节该如何处理
专家联手救治黏液瘤患者
护士小赵和患者宋老先生
延伸“小指尖” 谱写“大文章”
1
11 1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护士小赵和患者宋老先生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徐春霞  文/图

工作中的赵雅亮

 

    近日,在偃师市发生了这样一件“奇事”——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宋老先生去世后,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来到宋老先生家中,老人的几个孩子见到小伙子后都急忙上前行礼磕头。小伙子赶忙拦住他们,自己却在门口向去世的宋老先生磕了3个头……
    这个小伙子名叫赵雅亮,是偃师市人民医院透析室的一名护士。赵雅亮所在科室的患者大都是一些治疗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病号。刚刚去世的宋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3年前,赵雅亮由急诊科调到透析室不久,听到患者议论:“宋老先生每上一层楼都要用十几分钟,上去的时候都哭了。”透析患者大都有尿毒症继发肾性骨病,行动不便,再加上宋老先生体重近100公斤,别说上楼梯了,行走都十分艰难。家人习惯将宋老先生送至透析室楼下就回去,并不知道他上楼梯很艰难。
    赵雅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以早上跑步为由,约上好朋友,早早地来到科室楼下等宋老先生。看到宋老先生上楼梯时举步维艰,赵雅亮提出背他上楼,但是被拒绝了。随后,赵雅亮只得小心地搀扶着宋老先生慢慢上楼。赵雅亮日复一日的等待与搀扶,得到了宋老先生的认可。宋老先生逢人便说:“雅亮这孩子真好!”
    后来,宋老先生在家活动时下肢骨折,但因尿毒症无法手术,也不能用药,只能卧床休息等待自愈。宋老先生骨折好后,赵雅亮发现每次透析他都来得特别早。本来安排13时透析,宋老先生一大早就到了。闲聊时,宋老先生说:“我整天一个人躺在家里,实在无聊。不是孩子们照顾得不好,只是各有各的事,不能时刻陪在我身边,我就让孩子们早早地把我送到医院。能和大家说说话,我的心情就舒畅多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自从那次闲聊后,赵雅亮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拎着宋老先生最爱吃的烤鸭前去家中探望,陪他聊天解闷。
    不久前,赵雅亮当爸爸了。宋老先生和透析室的患者们以爷爷奶奶的身份送来了精心准备的礼包,说是给小孙子的祝福,让赵雅亮必须收下。赵雅亮想,长期的透析治疗让他们经济窘迫,金钱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啊!由于难以推辞,赵雅亮将礼包里的钱拿出来,买成牛奶等物品返还给他们。
    宋老先生最后一次来透析时,已经意识不清,但嘴里依然念叨着:“雅亮、雅亮……”这让在场的医务人员及家属唏嘘不已。春节前夕,宋老先生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噩耗传来,赵雅亮第一时间从县城赶到宋老先生家里,以最传统的磕头形式与这位陪伴他成长的老人告别。
    “血液透析是肾病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赵雅亮说,在透析室里,大家除了工作上认真负责外,还会主动为患者提供很多生活上的帮助与关怀:端水、喂饭,为行动不便的患者穿鞋、推轮椅,陪伴孤独的老人聊天、掏耳朵,帮助无陪护的患者买药、送标本、办理住院手续等。此外,他们还组建了一个“大家都是好朋友”微信群,通过互动使患者从中受益。
    “我们将坚守在这里,为透析患者保驾护航,用双肩扛起生命的重托!”赵雅亮说。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