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面对生命 我们永不放弃
我与风湿免疫科共同成长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公益项目“打包”推介
洛宁县妇幼保健院将孕妇学校搬到乡村
因为专业 所以优秀
1
11 1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我与风湿免疫科共同成长
 

我与风湿免疫科共同成长
讲述人 史晓飞

史晓飞(资料图片)  刘 群/供图

 

    我1999年大学毕业,来到自己最熟悉的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工作。那一年,河科大一附院的名字还是洛阳医专附属医院。
    之所以说是最熟悉的,是因为我的父亲是河科大一附院的一名外科医生。我是在医院及医院的家属院里长大的。父亲对医学的热爱和执着、对工作的忘我和牺牲精神、对医院的忠诚和眷恋,也时时影响着我。在父亲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当时成立不久的风湿免疫科——只有一位主任、一位化验员的门诊科室!
    上班第一天,我忐忑不安,因为我对于风湿免疫病不熟悉。当时,这是一个非常边缘化的专业,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甚至本院的一些医生都不知道这个科的存在。付建斌主任带着我到仓库领了桌子和凳子,还帮我一起抬回诊室。在参加完大内科的轮转后,2004年我顺利考上了风湿免疫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虽然毕业时老师的挽留让我纠结过,但是我还是选择回到我最熟悉的医院工作,成为洛阳市第一位风湿免疫学硕士研究生。
    2008年,全国各地风湿免疫专业崭露头角。为了科室能够快速发展,2011年,在付建斌主任的安排下,我到全国风湿免疫学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进修,跟随业界知名的专家赵岩教授学习,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进修归来,风湿免疫科人员增加,医院决定为我们建立独立的病区。2012年3月,风湿免疫科正式成立,我开始负责病区的管理工作。带着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所积累的经验,我带领全科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获得了患者的好评。随后,患者逐年增多。我们科成立第一年就被医院评为先进集体,并在2013年被评为“洛阳市巾帼文明岗”。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我们科加入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同年成为“国家风湿病诊疗数据中心”,首批成为原卫生部批准的数据报送单位;2014年开始进行国家卫生计生委痛风患者网络上报和随访登记工作;2015年承担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项目,我们医院是中国区25家中心之一。与国内大型医院深入交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诊疗体系……这些都显示出我们医院风湿免疫科走在了河南省的前列。由于在风湿免疫领域十几年的历练和提高,我有幸当选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风湿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这也是专家对我在学术方面的认可与鼓励。
    医院的发展是科室发展的平台,科室的进步也是每个人进步的阶梯。我愿意与科室一同成长!衷心希望我们医院、我们科室越来越好!
 (刘群、梁靓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