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关注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乍暖还寒易患流感 可用中医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浅谈破伤风的预防
马鞭草的妙用
辨浮脉治疗产后阴吹
1
11 1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乍暖还寒易患流感 可用中医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李 玮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时热时冷,一会儿春光明媚,一会儿冷空气又来捣乱。在乍暖还寒时节,小儿需要特别警惕流感袭击。一旦患了流感,如何既病防变?我们可以用中医方法预防和辨证治疗流感。
    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样,是自愈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几天或几周即可自愈。流感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比如肺炎、脑炎、心肌炎等。

    中医的精髓在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根据患儿出现的主要症状,流感可分为3种类型。

风热犯卫

    发热、咽红、鼻塞、流涕、流眼泪,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宜疏风解表散热。中成药可选用板蓝根、夏桑菊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风热犯肺

    在风热犯卫的症状基础上,伴咳嗽、咯痰(痰少而黄)、口渴、目赤、舌红。

    治疗:宜宣肺止咳,清热解表。方用麻黄(用量宜少)、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黄芩等(具体用量可根据患儿症状及体重加减),水煎服,每日2次。

感冒夹滞型

    在风热犯卫的症状基础上,伴腹胀、口臭、呕吐(腹泻或便秘),舌苔黄腻。

    治疗:宜疏风解表,消食和胃。方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杏仁、桔梗、藿香、炒莱菔子、鸡内金等(具体用量可根据患儿的症状及体重加减),水煎服,每日2次。

    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宝宝,要及时退热,可以用羚羊角粉辅助退热、止惊;必要时,可以用药物预防抽搐。

    有几款食疗小妙方,不妨一试。

    生姜汁
    呕吐严重的患儿,可取生姜适量榨汁,加入少量温开水服用。
    薏米橘皮粥
    橘皮15克,薏米50克。先将橘皮洗净切丝,然后加水煮沸后捞出,加入薏米煮粥服用,可起到止吐、消食的功效。
    紫苏白萝卜粥
    取紫苏叶15克,加水煮沸后捞出,加入薏米30克,白萝卜半个,熬粥服用,可起到理气、消食、预防感冒的作用。

    如果您想预防流感,或者出现了轻微症状,如出现鼻塞、流涕、嗓子痛等不适症状,均可以用清温解表饮。
    方用藿香8克,桑叶8克,连翘10克,杏仁8克,桔梗8克,黄芩8克,槟榔8克,枳壳8克,薏苡仁10克,生甘草6克,梨皮适量。
    若孩子经常出现口臭、便干或酸臭、手足心热、舌苔白厚腻等。
    可用消积清热饮。方用陈皮8克,连翘8克,生白术8克,厚朴6克,炒麦芽8克,炒莱菔子8克,黄芩8克,车前子8克,枳实6克,生甘草6克。煮沸后,加少许冰糖,让孩子少量频服。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取上方三五剂,浸泡半个小时,每剂水煎10分钟后离火,加盖放至温度适宜时服用。喝一次煎一次,每天每剂药煎3次,让孩子少量频服。6个月到3岁的孩子,每次10~30毫升;3岁以上的孩子,每次30~60毫升。若孩子处于发病期间,可以频繁服用,一天4~6次。

    泡脚预防流感
    足浴方:藿香10克,大青叶10克,黄芪10克,青蒿10克,芳香化湿抗流感,清热解毒控流感,益气固表防流感,解表退热治流感。

    孩子病情变化迅速,如果发现孩子高热不退或呕吐不止、头痛剧烈、精神不好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千万不要在家自行服药,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戴秀娟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