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乡村医生提合理化建议 □孟庆远
近日,笔者参考一些媒体报道乡村医生以及诊所的具体事例,分析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分享给乡村医生,希望对乡村医生有一些帮助。 第一,熟悉并掌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2018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个体诊所及具有执业资质的乡村医生应该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应该掌握家庭医生签约的有关服务包的内容及操作要求。这样一来,乡村医生就可以多层次、多角度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 第二,考虑诊所合理迁址问题。《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提出设立新诊所实行备案制管理,尤其对设立中医诊所降低了门槛。目前,乡村医生如果有选新址的想法,那么新诊所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 第三,请勿随意肌注或静脉给药,切忌输液治疗。2017年出现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给药,特别是静脉输液时,病人发生了意外。所以,一些医疗机构开始取消门诊输液。虽然说引起这些意外现象的是药物问题(比如针剂生产的问题等),但是因为没有规范操作(如没有进行头孢类药物过敏皮试),还是需要赔偿病人的! 第四,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参加相关考试。2018年,各地相关管理部门将会组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中医(专长)医师及乡村全科医师的考核、考试。乡村医生只有取得相关证书,才有可能解决身份、养老以及职业风险等问题。 第五,学习中医康复技术,开展中医诊疗服务。国家已出台相关文件,允许基层医疗机构掌握并使用按摩、推拿、敷贴、针灸、刮痧等中医康复技术。这些技术易学,易操作,安全有效,只要掌握要领,记住禁忌,很快就能运用到诊疗服务中,这是乡村医生应该积极拓展的医疗项目。 第六,完善诊所基础设施,添加必要的医疗设备,为联合发展创造条件。国家支持医师多点执业,凡是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生均可在注册区域内灵活执业,开展诊疗服务。因此,要进行诊所选址、搬迁者,要考虑交通、地理位置、人群等,为吸引多点执业医生来诊所做好准备。 第七,加强诊所标准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目前,诊所的设立门槛是降低了,但管理制度更加严格。因此,诊所管理者应与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应多学、勤问,征求管理部门的意见,及时整改,弥补不足,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第八,争取医保定点资格。鼓励支持社会办医、大力发展基层诊所以及医生多点执业,为的是改变基层医疗资源短缺现状,为实现“90%基层首诊”目标提供充足的医疗供给。其中,医保支付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这就需要诊所管理者提前搞清楚符合医保定点的条件和要求,并积极做好准备。同时,诊所管理者应加强与当地医保管理部门的联系,一旦得到诊所医保定点的消息,就及时申报,尽早成为医保定点诊所,进而合理增加诊所的医疗收入。 第九,继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基本公共卫生费用是村卫生室的收入来源之一,其与乡村医生的绩效考核紧密相连。因此,乡村医生必须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笔者建议,乡村医生应做到腿勤、嘴勤、眼明、手勤,多跑、多问、多看、多动手检测,认真填写表册,规范档案管理,努力争取公共卫生补助费用。 (作者供职于原阳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