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人民医院 急诊人讲述急诊科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曲莉萍
从全国首档大型急救纪实真人秀栏目《急诊室故事》的直抵人心,到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的热播,医院急诊科的故事广受关注。 近日,安阳广播电视台大型人才专题栏目《汇聚安阳》的工作人员走进安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用镜头,近距离感悟这方小天地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
坚持全天候服务
节目以纪实的镜头记录:早上8时,安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正在进行交接班,这是他们每天雷打不动的第一项工作。 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了23年的主任医师杨勇杰说:“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也是医院对外服务的一个窗口,是危重患者到医院的第一站。只有急诊人员到位、技术力量强,同时医院的后续力量也比较强,才能保证患者的整个救治过程及时有效。”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医务人员不但要完成三班倒繁重的工作,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应对各种难以预料的急救情景,真可谓“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秒波涛汹涌”。 杨勇杰讲道,在你当班期间,你是高度紧张的,因为患者随时都有可能来。你还要准备各种抢救物品和抢救药品,此外还要检查其他物品是不是处于备用状态。比如手机,哪怕你上个厕所,手机也得装在兜里,因为随时有患者来就诊。 他对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个急诊科医生,在上卫生间时,来个患者问医生呢,护士说医生在卫生间,结果患者家属就去卫生间看了看,确认了一下医生是不是在卫生间。 有了金刚钻,揽得瓷器活。记者了解到,2018年3月17日,安阳市人民医院获评“全国百家优秀数据管理卒中中心”;3月22日又顺利通过第一批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安阳市首家国家级胸痛中心。 与此同时,安阳市人民医院在安阳市率先实现了空中救援与急救绿色通道一体化、无缝式衔接,有效扩大了院前急救服务半径,缩短了院前救治时间。 2018年1月30日,安阳市人民医院采取直升机空中救援,从京港澳高速公路服务区成功转运一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至胸痛中心进行抢救。这标志着该院胸痛中心抢救急危患者的“空中绿色通道”已经打通。
每天都“上演”生死时速
“那一年,我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没在她身边。那种愧疚的心情,我到现在都不能释怀。”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母亲去世时却没能陪在她身边,谈起这事,在急诊科工作了26年的李艳荣护士长含着泪说。 每逢节日,人们都很高兴。可是,在急诊科工作了21年的刘柯副主任医师却这样说:“一般我们都不喜欢过节,一过节,患者往往较多。” 在急诊科,你永远都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一旦遇到危重患者,医生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 在急诊科,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的故事;电视剧里面的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对这里的医务人员是一种奢望。无数个漫长的夜晚,和他们相依相伴的是用双脚丈量着的急诊科的这块方寸之地。 “我们的护士谈情说爱的场所就在我们的科室,因为都是男朋友来送饭了,或者晚上下班走得比较晚了男朋友来接。”李艳荣笑着说。 急诊科永远是喧嚣的,而医务人员的步履永远都是匆忙的。他们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凭借着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和尊重,把自己的青春芳华,献给了这个与死神较量的竞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