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手法巧治足跟痛 |
|
□马晓钢 刘某,男,70岁,诉说足跟处疼痛10年,来就诊之前曾应用针刀、针灸、理疗、口服止痛药等多种方法来治疗,疗效欠佳。 诊见:患者偏胖,面色暗红无光,舌体胖大、质白苔厚,口稍渴,小便正常,大便干,上身略前倾,胸背肌肉丰厚,双足略呈外八字形。X线检查提示足跟骨刺。 诊断:脊柱相关病,腰椎关节错位。 辨证:肾阳不足,夹湿、夹热。 治法:腰椎手法复位。 患者当天接受治疗后疼痛缓解。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5次,患者足跟痛未复发,痊愈。 按:此患者的X线片提示足跟前端和足跟正后方都有明显的骨刺。平时常见的骨刺都是朝着一个方向,然而这位患者怎么会是这种情况呢?原因是该患者足跟前端有骨刺,表明足掌前端肌筋膜或肌肉紧张;足跟后端的垂直骨刺表明足跟后端跟腱紧张,足掌前端的肌筋膜紧张和足后跟腱紧张,加上踝关节是运动着的,所以造成了人体重力线向后移位。人体有自我调节平衡的能力,下肢力线的后移必将导致上半身前倾,导致患者的足跟前后压力过大,身体的稳定性降低,从而造成足跟局部的软组织损伤,导致患者足跟痛。有了以上的思考,笔者决定从调整力线平衡入手开始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医者治病,无论病情轻重,都要有整体观念,从疾病整体概念去思量,结合局部问题进行分析,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洛龙区诸葛镇西马村卫生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