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中医处方杂谈
小蒜味长
七叶一枝花
张从正的心理疗法
大山中的温情健康网
1
11 1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小蒜味长
 

小蒜味长
□刘琪瑞

   小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小根蒜、野蒜、山蒜、野葱,因多生于地堰和坟地,在鲁南苏北一带,还被称为贼蒜、死人毛。它古称薤,殷汤时期已有种植和食用,是一种较早使用的调味品。薤在古代诗文中,是地位很高的植物和经常被歌咏的意象。《薤露》是古代著名的挽歌。相传汉高祖召田横,其不愿臣服,自杀。门人伤之,为其作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意思是说薤上之露极易晒干,用此来比喻人的生命何其短促。曹操和曹植父子都写过《薤露行》,曹操以此哀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遭殃,是为悲悼之意;曹植的《薤露行》写于魏明帝时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展、郁闷悲愤之情。
    小蒜作为一味中药,人们主要是用它干燥的鳞茎,人称薤白。夏季和秋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即成。传统中医学认为,薤白味辛、苦,性温,归心、肺、胃、大肠经,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肠胃气滞、泻痢后重,亦可用于寒痰凝滞、胸阳不振,症状为胸闷气短、胸背刺痛等,可帮助预防和辅助治疗心绞痛、冠心病。
    小蒜还是烹调佐料和佐餐佳品,含有糖、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据研究,小蒜含有17种氨基酸,有预防贫血和解毒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毛发生长、防止皮肤老化。对体弱者而言,小蒜可润中补虚,使人耐寒,经常食用有利于强健筋骨,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人有较好的营养价值。
    唐代诗人杜甫晚年多病,经常寻找食药兼备的菜蔬,以此来治病和养生,小蒜就是他常吃的野菜之一。为此,杜甫还写了一首诗《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此诗寥寥数句,将亦蔬亦药的小蒜(薤)的外观和疗效介绍得清清楚楚;同时,诗人还赞颂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对朋友阮隐居的慷慨赠送充满了感激之情。更为可贵的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明薤的药理作用时,还引用了杜甫的这首诗。
    小蒜之味温和爽口,没有大蒜、大葱那种辛辣刺激。特别是薤白,南方一般称为藠头,其洁白晶莹,辛香嫩糯,加小盐腌制后脆生生、香甜甜,佐酒下饭极是健脾开胃,让人满口生津。现代文学家汪曾祺先生也曾写过薤和藠头,写到南方人的吃法:“大都是腌制的,或入醋,味道酸甜;或加辣椒,则酸甜而极辣,皆极能开胃”。汪曾祺可能不知道薤在北方叫作小蒜、小根蒜,而且吃法多种多样。比如,小蒜整棵切碎,加了黑木耳、豆腐、粉条、海米,拌上花椒、胡椒、精盐以及适量花生油搅匀,用以包包子、包饺子、摊煎饼,那味儿鲜香无比。最为简单的就是生食,清清白白的小蒜配上煎好的外焦内酥的黄鲫鱼,再摘一把红殷殷的香椿芽,用绵软耐口的单饼一卷,大口啖之,助消化、解油腻、增食欲,那味儿别提多美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