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说艾话健康 □乔翠霞
艾叶的起源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这句诗描述了端午节艾草应时而立,艾香弥漫大地的场景。 据考证,端午节起源于原始图腾社会举行的图腾风俗。 按照时令,端午节处于小满和夏至之间,从中医理论上讲,这正是自然界阴阳交替的时节。此时,随着万物的萌发,各种致病微生物和传染源也活跃起来。而古人在此时最易感染季节性瘟疫和虫害。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当时的古人觉得这都是邪气在作怪,而悬挂艾叶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于是古人认为艾叶能辟邪。从此,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悬挂艾叶、饮艾酒、食艾糕。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艾叶主要含有侧柏酮、樟脑等,具有止咳化痰、平喘、温经散寒、镇痛、驱虫、杀菌等功效。据专家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功效,之后在历代本草中也均有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很多针、药不愈的病症,艾灸可以治愈。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又称冰台、医草、灸草、蕲艾、艾蒿、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香艾等;全草入药,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草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最负盛名的为蕲艾,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蕲春县所产的艾草。蕲春古时候称为蕲州,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药物命名的县。我国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就是蕲州人,其在《本草纲目》中讲述家乡的蕲艾与蕲竹、蕲蛇、蕲龟并称“蕲春四宝”。在盛产优质艾叶的蕲春县,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自古以来,艾叶功用奇多,造福百姓。先人还对艾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者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端午节插艾不仅是为了辟邪、治病,更是为了祭奠为国忧思的大诗人屈原,是一种怀念。 艾与爱同音,香雾缭绕,艾叶青青。在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传承中,流传下来的不仅有中华民族那些古老的习俗,还有绵绵不断的爱。
艾草的故事
艾草的神奇之处无所不在,还有帮助人们寻找水源的作用呢!在古代行军打仗时,寻找水源很重要,因为没有水,军队就不能前行。怎么办呢?那时军队一直采用艾叶来寻找水源。艾草生命力顽强,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艾草。当军队到了荒原的时候,士兵会将艾叶成堆点燃。艾草有一种特性,就是性向下,并有自动找水的功能。艾叶燃烧后,产生的热气会在地下下行,当遇到水源的时候,就会随水一同蒸发升腾。这时,士兵就看看哪里的地面有水雾冒出来,如果有水雾冒出,表明这个地方有地下水,就从冒烟的地方挖下去,不一会儿就会有水出来了。用这种方法,军队每次都可以找到水源。 为什么艾草有如此独特的作用呢?天地之间,所有火的力量都是向上走,唯有艾草燃烧时的力量是向下走,可以帮助人们寻找水源。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等,熏烤人体的穴位,可以保健治病。艾灸是将天人相应原理运用极好的例子,这也是为什么艾灸能够温通经络、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原因。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由此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之高。关于艾叶能治病的发现,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唐朝时有个叫崔炜的书生。有一天,他在集市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不小心撞倒了路边饮酒人的酒杯,那人气势汹汹地想要动手打人。见此情景,崔炜很同情老奶奶,虽然身无分文,但他还是脱下自己的衣服帮老奶奶偿还酒钱,为老奶奶解了围。当崔炜转过身来,却发现老奶奶不见了,心地善良的他毫不在意,就回家了。 当天晚上,崔炜梦见有一条青蛇向他道谢:“下午多亏公子搭救,非常感谢,特地送来一些艾草作为报答,它可以祛除各种赘瘤、肿块。”说完,青蛇再次向他拜谢,随后就消失了。崔炜从梦中惊醒,想着梦中的情景觉得不可思议,伸手一摸,床边竟然真的有一束艾草。此时,正好当地有一位姓任的千金小姐头上长了一颗大肿瘤,访遍了各地名医都没有治好。于是,其父贴出告示:只要有人医好小女的病,我愿将女儿许配给他。 崔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了任家,给小姐敷上艾草,果然如梦中青蛇所说,不到两天患处就消肿了。就这样,崔炜娶了温柔的任家小姐为妻。这个艾草治病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艾叶的功效
治病辟邪 艾叶芳香且益健康,古往今来,百姓无不喜欢。在没有蚊香的年代,每到夏天蚊子嗡嗡地叫,点一把干艾叶来驱蚊,效果极佳。 艾叶、石菖蒲和白芷点燃熏房间。关上门窗,将3年以上的陈艾、石菖蒲和白芷以6∶1∶1的比例混合后,置于房屋中央点燃,待一两个小时后开窗通风。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气有抑菌杀菌、抗病毒等功效,可以起到预防流行性疾病的作用。 艾叶熏房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嫩的艾叶不能使用,因为其药力不够;二是要慢慢地燃、熏,不能让艾叶燃明火;三是燃、熏时人要离开房间,因为艾叶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挥发油,容易引起皮肤黏膜潮红,并使人中枢神经兴奋,严重者会出现抽搐。 冬病夏治 夏天是最容易将寒气祛除的时期,也是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提升机体内的阳气,天人合一,就可以轻松祛寒,温阳通络,因而才有冬病夏治的古老传统。每年这个时节,也是空调病、寒性体质彻底暴露的高发期。 经常会听到“空调一吹,膝盖冰凉,肩颈酸痛,肚子好痛……”这样的抱怨声。其实这都是陈寒痼疾在作乱。从中医病因病理分析,夏日贪凉,多无衣物覆盖,加之空调等所致的寒气长久刺激,导致寒邪入体,气血不畅,局部酸痛、僵硬;寒可损伤阳气,伤及脾阳,则易致腹泻腹痛;伤及胞宫,则痛经者痛更甚。 清代名医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说:“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以坐为优矣。”坐垫制作方法:艾叶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患者直接坐于其上,便可祛寒通络、提升阳气。 艾叶泡脚 取干艾叶50~100克,先用水煮开,后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泡脚。 艾叶加姜,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艾叶加红花,可以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艾叶加盐,适用于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喉痛、心烦、上火下寒、脚腿肿胀,有消肿的效果。艾叶加花椒20粒,适用于脚汗、脚臭、脚气、湿疹。如果泡脚的时候出汗比较多,泡过后一定要多喝些温水。 艾草本是一种药食同源性植物,但艾草的食用价值在国内并不受重视,虽然分布广泛又极易获取,但大多数被用来入药、泡澡或提取艾绒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艾草味苦而涩,口感不佳。殊不知,艾草特有的苦涩味可以唤醒人体生理机能,并且艾草含有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此外,艾草中硒的含量很高,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10倍。艾草具有抗肿瘤、延缓衰老的功效,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是一种典型的保健蔬菜。 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记载:“采嫩艾做菜食,治一切鬼恶气,上服治冷痢。”时至今日,各地仍保留着采艾为粢的习俗。 需要提醒的是,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在端午节饮食就要特别慎重了,因粽子多糖、不易消化。患有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吃粽子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如果真的很想饱口福可以变通一下:用粽叶裹以东北大米、红枣、赤小豆等,既可以饱口福,又健脾养胃。 “是药三分毒”。对于艾草治百病,从古至今的医家颇多异议;至于艾草是否有毒,亦有不同的见解。艾草可用于食疗,但生活中,也确实存在食用艾草的误区。食用艾草不宜过量,多服、久服艾叶,都对健康不利。 因艾叶性温,属于湿热体质、实热或者阴虚火旺的人禁用或慎用艾叶。不可过分依赖艾草的医疗作用,若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就医。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肿瘤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