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次无声的问诊 |
|
如果没有手语翻译,字条交流,一个聋哑人到医院看病有多难? 他们不仅在看病过程中遇到重重难关,无法正常向医生描述症状,也无法顺利得知病因和后续治疗方法。因此,有些聋哑人遇到小病小痛便选择忍着,而不去医院。 不过,近日在焦作同仁医院就诊的莹女士(化名),遇到了耐心“笔谈”的中西医科主任苗同利。医患沟通竟然如此顺畅,莹女士为医生竖起了拇指。当天下午3点,莹女士来到焦作同仁医院中西医科就诊,因为之前有过因沟通困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经历,莹女士看到苗同利时,显得十分紧张和焦虑。 莹女士在纸上透露自己“手指尖痛,曾在坐月子期间洗碗,碰了凉水”。苗同利把莹女士出现的问题写在纸上,然后一一排查,并通过把脉确认莹女士的病情。通过“笔谈”进行问诊,对于莹女士的情况,苗同利心里也有了数,并告诉莹女士第二天空腹来做进一步检查。 整个交流过程,苗同利不厌其烦地为莹女士解答疑问,分析病情,并告诉莹女士所需的治疗费用并不多,让莹女士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用纸笔交流问诊,会占用医生不少时间,有时还会因诊病过程较长而不被其他患者和家属理解。此外,因为医学术语比较专业,还会出现医生问的问题患者答不上来,患者说的话医生不明白等问题。但是如果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对待这个特殊群体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微笑,那么聋哑人看病也就不会“有苦难言”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