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中医医院应步入“网络快车道” □张小民
目前,《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已经有一年时间,在一些地方,中医药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各地重视的程度不同,有的还很不够。那么,如何提升基层中医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呢?笔者认为,县级中医医院发展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院管理者要“重视”。当下,一些县级中医医院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让很多热爱中医药事业的群众对中医疗法失去信心。其原因是多元化的,其中有一点普遍存在,就是中医医院管理者发展中医药的思路不够开阔。 县级中医医院的发展与医院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远见密切相关。随着社会进步和网络迅速发展,县级中医医院也应与时俱进,步入“网络快车道”,以适应群众对中医药健康的需求。比如,院长要率先开通微博、微信等便捷的交流平台,带动全院职工了解群众所需的中医药知识和信息,通过医院网站、院内刊物等传播医院的发展现状与文化等,让职工和群众了解中医药事业发展趋势。 其次,中医师要“重视”。中医师是中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只有中医师的理论水平与诊疗技术提高了,中医医院发展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可是,有的县级中医医院没有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计划与现实脱节。 中医医院应努力为每一个中医师提供个人提高和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比如,中医医院应该组织青年中医师进行专业培训,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还应广泛开展“师带徒”工作,构建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另外,应完善中医师科室轮转与定向培养工作。在统一的科室轮转之后,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评估,适合从事内科的分配到内科、适合从事妇科的分配到妇科等。最终,让每一位中医师在40岁左右时,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特长。 再次,县级政府要“重视”。优秀的中医人才需要鼓励措施作为支撑。笔者认为,县级政府应该在培养县内优秀中医药人才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只有让一些典型中医药人才“露出水面”,才能有效带动整个中医行业步入“快车道”。 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该把中医药事业当成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只有群众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算得上真正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总之,县级中医医院发展还有很多路要走,如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需要所有中医人共同探索。笔者认为,先做好以上几个方面,或许是县级中医医院发展好的有效途径。 (作者供职于济源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