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河南首家中医医疗集团成立1周年让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基层” |
|
本报记者 索晓灿 通讯员 魏佳琳
肿瘤科从病房仅1层,住院病人不超过20人、最少时仅7人,到病房3层、住院病人突破80人;妇产科住院病人从原来的不足20人增加到现在的40多人。在郸城县中医院,肿瘤科、妇产科发生这样的变化,仅仅用了2年时间。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源,是郸城县中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牵手”。 2016年7月22日,郸城县中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专科共建协议,确定肿瘤科、妇产科为第一批专科共建科室。此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每周定期到郸城县中医院坐诊、查房、授课、带教,进行定点帮扶。“2年时间,妇产科住院病人数和手术种类、手术数量大幅增加。”郸城县中医院王海超说,下一步,他们计划在第一批专科共建的基础上,申请增加儿科、康复科、内分泌科、脑病科、消化科等第二批专科共建科室。 尝到专科共建甜头的,还有新密市妇幼保健院。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原本是一家纯西医医院,但是该院有意引入中医药治疗,这也就有了该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合作。2016年7月,两家医院开展中医儿科合作共建;同年8月,开展中医妇科合作共建。在合作中,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定期派专家到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坐诊、查房,并不断扩展新业务、新技术,后者儿科、妇科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我院儿科2年来共引进开展小儿推拿、捏脊、贴敷、手指点穴、耳穴压豆等近20项特色服务项目,抗生素使用率下降50%,门诊输液率下降90%。”在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原来的输液大厅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颇具中医特色的儿科中医馆;原来的纯西医诊疗模式也被打破,妇幼健康+中医药服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欢迎。 这些成绩,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开始的让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的探索。从2016年开始,该院先后托管了睢县中医院、嵩县中医院、上蔡县中医院,并于2017年8月23日成立全省首家中医医疗集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集团。目前,该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以该院为中心,东、南、西、北4家托管医院为依托,30余家专科共建医院为支点的辐射全省的中医医疗集团。 让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基层”,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过去总是托人想办法转院,现在不用转了,在县级医院享受的是省级医院医疗水平,花钱少又方便。”这是上蔡县王女士的心声。62岁的王女士心慌3年,被诊断为心房纤颤,最近感觉症状加重,便来到上蔡县中医院心内科就诊。在这里坐诊的,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陈鹏。陈鹏建议王女士接受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手术。 以往,这样的手术在当地没有开展过,病人需要外转治疗,报销比例还低。但是现在,省内专家在上蔡县中医院的心内科导管室就能开展这样的手术。于是,王女士在上蔡县中医院接受手术,不到3小时解决了3年的心慌难题。 像王女士这样从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中获益的老百姓,还有很多,这也验证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朱明军的话。 在今年8月23日召开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成立一周年医院管理研讨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朱明军说:“医疗集团就是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他认为,医疗集团有望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是一条适合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