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河南首家中医医疗集团成立1周年让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基层”
南阳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大对中医药医保政策的扶持力度
提升精准康复服务水平 河南康复医学会新增三个专业治疗学组
汝南县中医院突出中医特色优势
西峡县中医院儿科病区成立
信阳市中医院开展送医进基层活动
洛宁县中医院成功救治外地打工患者
滑县中医院义诊医疗队来到八里营乡前草坡村开展以“尊医重卫、共享健康”为主题的义诊活动
肩袖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1
11 1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肩袖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张作君

 

   肩袖损伤是一种多发病、老年病。调查显示,人在50岁以后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多,60岁时占30%,70岁时占50%,80岁以上者占80%。
损伤病因
    肩袖损伤的病因实际上还不太清楚,但主要有两种学说,一是退变外伤学说,另一种是撞击学说。我院统计的肩袖损伤79.41%与外伤有关。因此,我们认为肩袖损伤应是一种由内因作基础、外因诱发的疾病,内因是肩袖退变、撞击磨损,外因是肩部摔伤、扭伤等。
临床表现
    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是肩袖损伤的主要表现。疼痛的区域通常在肩关节前方或者外侧,相当一部分病人自述三角肌止点处疼痛。肩袖损伤的疼痛一般在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夜间疼痛是肩袖损伤病人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患臂不能上举,或上举无力,或上举过程中疼痛加剧。受限最常见的特征性表现为主动活动受限而被动活动受限不明显,但肩袖损伤后期或继发肩关节粘连的病人,主、被动活动也可表现为极其严重的肩关节活动的受限。
诊断
    肩袖损伤的主症差别大,辅助体征少。以下几点可供诊断时参考:1.肩部有无外伤史,历经月余患肢仍不能外展上举,或上举时有疼痛弧或疼痛感加剧(冈上肌损伤)等均应考虑有肩袖损伤的可能。2.肩关节部位疼痛,特别是在排除肩周炎、二头肌长头腱炎、四边孔综合征等疾病以外的肩部疼痛以及疼痛往往发生在夜间,不能侧卧位入睡者,应重点考虑肩袖损伤。3.X线片显示肩峰下、肱骨大结节处右增生或肩峰下间隙明显变宽或变窄,也应考虑肩袖损伤的可能。4.MRI(磁共振成像)检查肩部冠状斜位片,一般可明确诊断。由于其具有非侵入性,有很好的对比度和组织分辨率,并可进行多层扫描成像,可对肩袖损伤进行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诊断。
治疗
    非巨大肩袖撕裂,特别是在伤后或有症状后3个月以内者,多倾向于非手术治疗。常见的方法有休息制动,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或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口服。局部药物封闭或患肢轴向牵引可缓解症状。撕裂较小(Ⅰ度)、年龄较大、对肩部功能要求不高或不能承受手术治疗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制动、休息、抗炎、局封、物理疗法等。对于Ⅰ度损伤,尤其是患病在3个月以内者,首先动员病人作保守治疗,但对原无肩部不适的年轻患者、外伤后肩袖体征明显且影像学检查提示肩袖全层撕裂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对Ⅱ度以上肩袖损伤采用非手术治疗,除非年龄较大或者失能老人,一般要做手术治疗。Ⅱ度或Ⅱ度以上的肩袖损伤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不要延误治病时机。目前,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较多,但主要有小切口微创修补和关节腔镜下修补两种,一般小撕裂口用腔镜修补,大撕裂口用微创切口修补,失治误治形成肩袖关节病者还要做反向肩关节置换。
预防
    肩袖损伤是一种在退行性变基础上受损形成的病理变化。50岁以后,人体各部位代谢机能逐渐减慢,器官功能下降,很容易造成肩袖损伤,所以平时要加强肩部肌肉力量训练,保持肌腱韧性,可持哑铃做肩部肌肉锻炼。在做运动前最好先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有肩袖损伤症状者还要注意尽量不要做患臂上举动作,这不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对年龄较大、身体欠佳者来说,在做新的肩关节运动项目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务人员,如有异常及时去专科诊治;吸烟者应尽量戒烟;有内科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内科疾病,保持机体整体健康协调,这是预防肩袖损伤的一个重要方面。

 

个人简介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上肢损伤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兼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张作君自参加工作以来,发表骨伤专业论文62篇,主持编写《肩部损伤诊疗学》《现代创伤与急救》等骨伤科专著多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厅局级科研成果6项、国家专利3项;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国家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等;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理事、河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河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河南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家、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特约专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等杂志编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