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家庭医生:群众身边的健康守护人 本报记者 冯金灿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省各地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坚持服务质量优先、重点人群优先、慢性病患者优先,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措施,强化签约团队履约意识和服务技能培训,加强医患交流互动和宣传引导,推动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动县级医院专科团队技术支撑,推动签约服务信息化应用,推动落实慢性病长处方、预约就诊、合理转诊等政策,积极探索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定位和群众贴心人的服务模式,签约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取得社会认可,赢得居民信任。 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有14个省辖市、5个直管县出台了签约服务费标准,超过70%的乡镇卫生院、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在线签约、在线履约,平均每所乡镇卫生院有注册全科医生5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9人。2019年,全省有67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规定的服务能力标准,其中84所达到推荐标准,109所达到社区医院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明显改善,诊疗设备提档升级,科室设置更加合理,服务流程不断优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代表的广大基层卫生工作者,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逆行而上,不畏艰险、日夜奋战,严防死守、尽职尽责,在重点人员排查、防控知识宣传、隔离观察、健康监测和预检分诊、发热患者筛查、密切接触人员追踪、环境消杀,以及助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用行动书写担当,用生命守护生命,彰显了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有些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累倒、病倒在抗疫一线,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根据复工复产有关要求,自今年2月20日以来,全省1.6万名家庭医生牺牲休息时间,不顾个人安危,投入健康申报证明免费办理服务工作中,通过对申报人进行体温检测、呼吸道症状排查和旅居史、接触史核实,结合本地疫情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给出是否适宜出行的意见。截至5月16日,全省共办理新冠肺炎健康申报证明1251万份,对5.92万人给出不适宜出行的评估意见,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和城乡居民健康出行。 在第10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为进一步宣传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代表的基层医务人员在基层群防群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基层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全省各地围绕“携手家医,同心抗疫”活动主题,开展“七个一”宣传活动:在医疗卫生机构、村(社区)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张贴1张主题海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屏滚动播放1条宣传标语,家庭医生团队开展1次入户随访(贫困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推送1条健康教育信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1次走访慰问(对有特殊困难的基层医务人员),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落实1项政策补助(按规定落实疫情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树立一批抗疫典型人物或优秀家庭医生团队,增强全社会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同感,引导城乡居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