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冬冬 通讯员李 蓓)5月18日下午,记者从全省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及职业健康工作会上获悉,河南今年将组织省、市级首席卫生监督员,案卷评审专家,以及办案能手,下沉各地市开展蓝盾大讲堂以案释法、案例交流和职业卫生执法巡讲活动,对一线执法人员实施精准培训;到2020年年底前,各省辖市至少指定1家公立三级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相应项目的职业病诊断。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红霞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0周年,也是地方机构改革之年。全省卫生监督、食品安全、职业健康战线守初心担使命,紧紧围绕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大局,依法履职尽责,努力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任务。 不仅如此,2019年还圆满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全省共抽查对象38329户,占有效单位数的15%;抽查11个专业,实现卫生监督领域全覆盖;任务量全国第一,任务完成率全国第四。圆满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全省化学污染物、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范围共覆盖20个大类、216种食品,监测项目11个大类129项;共采集样本10308份,获取监测数据65000余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在全省2628家医疗机构开展监测工作,覆盖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医院,以及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摸清粉尘危害基本情况并建立粉尘危害基础数据库的企业5883家,纳入治理范围的重点企业4817家,其中已申报3033家,开展定期检测2317家,监督检查1720家。 黄红霞说,2020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各地要严格执法,确保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开展以案释法和办案“双清零”活动,着力提高办案质量;开展蓝盾护航行动,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职业卫生执法力度,加强医疗机构监督执法工作,牵头做好综合监管督察工作;持续推进卫生监督改革创新,擦亮我省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的品牌,争取2020年年底全省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标杆单位达到60家,蓝盾传习所创建单位达45家,扩大“智慧卫监”的深度、广度,探索开展“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机制。各地要统筹谋划,全力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再谱新篇章,推动风险监测扩面提效,进一步扩展食品监测内容,进一步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范围,扩大监测结果利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大力推进合理膳食行动,要强化部门协同,加强队伍建设,选准活动载体,提高活动趣味性和群众参与度,让合理膳食行动活起来;落实食品安全“最严谨的标准”,完善理顺地方标准管理机制,成立省级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委员会,全面完成地方标准清理任务。各地要坚决打赢尘肺病防治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科学制定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计划,开展“健康企业”建设活动,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指导,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持续提升职业健康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市、县级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继续做好今年的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工作,保障项目监测工作科学性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为职业健康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