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赵占正:医无止境
河南开展中医药技能培训 增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本领
党建和业务工作齐谋划、共部署、同落实 河南推动卫生监督事业高质量发展
夯基筑梦,河南在行动——“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伊川站、宜阳站活动剪影
省级专家组团“送健康”——河南名医名家到舞阳开展健康扶贫系列活动
1
11 1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赵占正:医无止境
 

赵占正:医无止境
本报记者 刘 旸  文/图

8月25日上午,赵占正在坐诊时询问患者病情。
8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肾脏病医院院长赵占正荣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
这次获奖,让默默在肾脏病医学领域深耕26年的赵占正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我不太敢接受采访,因为医学是个不断进步的科学,有太多的未知需要去探索。医无止境,我还差得远,得争分夺秒。”获奖归来,赵占正把奖杯、证书放在了办公室内光源最亮的窗台上,“获奖是对我之前工作的一个小结,是鼓励,是动力,更是鞭策。”
“医患互信是治愈疾病的第一步”
他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朋友
赵占正工作的一天,通常是从清晨6时开始的。“早上是最佳记忆时间,回顾一下近几天的重症病例,读一些中英文版文献,记住几个英文单词,清晨的这一个小时效率最高。”赵占正说,早起几乎是每一位优秀医生的共同习惯,他也保持着这个习惯。
8月25日7时20分左右,赵占正走进离家20多公里的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肾脏内科二病区办公室,开始为当天的门诊工作做准备。“坐门诊之前,科室的交班会我都要参加。听听年轻人的想法,看看最近的疑难重症病例,为门诊接诊做一些新技术、新理念储备。即便是这样,每一次出诊面对的仍是未知,患者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对医生来说每一天都要学习。”赵占正说,接触患者是医学最有魅力的地方,面对不同患者、不一样的病情是对医生考验和挑战,发现和探索未知就是从患者身上学习、跟着病症学习。
8时许,赵占正准时出现在门诊诊室,诊室外已经齐刷刷地排满了两列患者,很多人是带着厚厚一沓病历来的。“我的门诊不限号,患者来多少、我看多少,一般都要看到中午一两点。许多门诊患者是从外省赶来的,甚至有从新疆来的,我在每个院区的门诊日都是一周两个上午,错过了患者就要等很久,我争取尽量多看几位患者。”作为院内的知名专家,赵占正这样解释自己不限号的原因。
从第一位患者走进诊室起,赵占正就进入一天工作节奏最快的时段。可无论是对首诊患者还是复诊患者,他都保持着平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这样朋友般的交流,让患者迸发出更多的信任。“医患互信,是治愈疾病的第一步。从见到患者第一面起,我就努力建立这样的信任,才能收到更多有用的反馈。”赵占正说。
作为肾脏内科医生,赵占正的问诊除了患者病情、病史,还有患者的“吃喝拉撒”。“您排便怎么样”“平时有高血压吗”“血糖控制的怎么样”,通常这样隐私的话题会让人不好意思作答,可赵占正总能通过细致询问得到答案。
“评估肾脏疾病,肾功能、血糖、血压数值的变化特别关键,一个细节的疏忽,就可能造成误诊、漏诊。”赵占正说,走到患者床旁、身旁,和患者交朋友、多聊天是他的问诊习惯,也是发现疾病发生发展“蛛丝马迹”的最佳路径,“患者是巨大的医学宝库,从患者身上能够学到比教科书上更加鲜活的知识,和患者聊天、多方位掌握患者病情,才能让医生尽快成长起来。”
“科研是医学进步的基石”
他鼓励每一位医生搞科研、讲科普
“在临床工作了这么多年,我认为每一次科研都是创新,都在推动医学的进步。”现在,身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着200多人的医师团队的肾脏病医院院长,赵占正正在把自己坚持学习的习惯传递给更多的中青年医师,鼓励他们多搞科研、多讲科普。
从郑大一附院院中院、肾脏病医院建立伊始,带领医生团队进行中英文双语交班也是赵占正每日工作的惯例。“我们拥有许多名校博士,也有海归博士,用英语交接班不成问题;但让他们每天进行双语交接班,就是为了督促他们养成读文献、学文献、用文献的好习惯,进而带动他们搞科研、会科研、爱科研。”赵占正说,他常常鼓励中青年医师,把每一个成功的病例、失败的病例,以学术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向更多同行分享,尽量少走弯路。
“优秀的医生既要会对同行分享科研成果,还要会向公众宣讲医学科普。”在赵占正看来,肾脏疾病可以通过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来减少发病、减轻症状,可正是因为防病知识缺乏,造成了许多患者就诊时已是疾病晚期、症状不可逆转。
近年来,赵占正创办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微信公众号,在他的带动下,肾脏病医院团队利用各种方式,坚持向公众普及看得懂、听得懂、记得住的肾脏病医学知识;由他参与编写的我国首套《肾脏病科普丛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实现了相关医学科普领域“零”的突破。
“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医院在许多肾脏病治疗新药的研发、使用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有的甚至赶超了世界先进水平。接下来的关键,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的进步,了解曾经被称为不治之症的肾脏病有药可医、可防可治。”赵占正说,他和团队仍在努力,让我国重大慢性病之一的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走近更多普通人。
“学无止境,医无止境”
他把从医当作最大的乐趣
每天早上7时出门、晚上7时后才能回家,一天12个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赵占正要在门诊、国际诊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病区、科研示教室内来回奔忙。在同事和患者的眼中,他是行色匆匆的“大忙人”;在学生和后辈眼中,他是治学严谨的好老师。
“我也时常感觉自己忙活得停不下来,可我并不觉得累。因为学医是我最大的乐趣,乐在其中也就不觉得累了。”赵占正说,除了做好临床一线的医疗工作,他和团队正在帮扶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肾脏病规范治疗体系,开展惠及患者的新技术。
据赵占正介绍,肾脏病治疗领域创伤更小、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更小的腹膜透析技术,已经在郑大一附院70%的住院透析患者身上使用。“这一技术在基层的使用率还不高,主要是基层医生的技术需要培训,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还要跟上。”赵占正说,他和团队不会停下“强基层”的脚步,他希望把更多实用的新技术覆盖至每一个县级医疗机构,让慢性肾脏病患者双向转诊、规范治疗成为常态。
同时,他还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科研,丰富了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病机制,发现了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生物学标记,探索了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新方法;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在科研、科普领域的丰硕成果,也让赵占正成为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领军人才、河南省优秀医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他的学习和探索却没有因此而停歇。“我们正在建立更为完善的生物样本库,希望这些科研创新能够更多、更快应用于临床,让更多患者受益。”赵占正说。
获得中国医师奖之后,赵占正也收获了来自朋友、同事、患者的祝贺。“我的前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和我一起领奖时对我说,这几年郑大一附院肾脏病学科发展很快,应该恭喜你和团队。可我觉得更该感谢这么多年来像余院长一样的前辈、老师,无私的教学和不吝分享。”赵占正说,医学需要传承,医生是一门需要终生学习的事业,而且学无止境、医无止境。
“我听过一位老师讲,一天不学习,你自己会知道;一个星期不学习,你的同事会知道;一个月不学习,你的患者就知道了。”赵占正说,今年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意识到医学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疾病发生的快速迅猛是并行的,“做医生一刻也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不能让自己对疾病感到陌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