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人体脏腑的“三面镜子”
别出心裁治太息
小儿自闭症的中医治疗对策
1
11 1 2021年5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别出心裁治太息
 

别出心裁治太息
□柴文新

   太息又名叹息,叹气。善太息在临床上很常见,患者常胸中憋闷不适,每以长声嘘气后自觉舒服。在临床上,患者症状不一,变化万千。
    善太息常见证候有肝郁气滞,由于情志所伤或精神刺激致气机不利、神情低落、胁肋胀满,方选柴胡疏肝散或逍遥丸等。此外,还有气虚善太息,因为劳伤过度或久病失养而致气虚,气虚则宗气不展,欲得叹息而后快。除太息外还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等,方选补中益气汤或保元汤等。
    以上两个是太息的常规治法,临证跟师期间的一个罕见病例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医经典的魅力。
    患者刘某,男性,56岁,经常叹气,胁肋不适,反复腹泻,胃胀,尿频,怕冷,手脚凉,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沉细。我当时想,从六经辨证属于少阳兼三阴合病,肝郁气滞合脾肾阳虚,柴胡疏肝散合理中汤加减。但是患者说看了许多的中医西医,疏肝理气的逍遥丸和大热的附子干姜之类,以及大补的淫羊藿、补骨脂也吃了不少,但是疗效不佳,仍喜叹气,腹泻,尿频。
    我的老师看了之后说:“像这类患者脾胃非常弱,疑难的地方在于辨证好了之后需要用药,并且发挥出效果。患者有气郁和脾肾两虚,但是这些补药服用后没有吸收。《黄帝内经》说过,这类脾土衰败的患者平衡阴阳方面要十分小心,不能用大热或者过寒的药,需要平和的小方子慢慢来调。”于是,老师开出了桂枝汤合四逆散加上郁金、香附。一周后,患者复诊自述叹气减少,自觉身体很舒服,但是仍旧腹泻、尿频,这时老师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干姜、补骨脂、山药和芡实。患者服药后自述叹气大大缓解,腹泻和尿频减轻。我很诧异,老师就说了一句话,回去翻一翻《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再思考思考。
    下班后,我回到家赶紧找出尘封已久的《黄帝内经》。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这里提示了“喜欢叹气”,这样一个病症的病机,忧思导致心系急后气道约之使然,然后还给出了治疗方法。原来患者之前的治病思路是着重于疏肝补脾肾之阳,忽视了心系急也可引起太息。后世的《医学入门》也提到心与胆互通,并且患者脾土衰败,虚不受补。所以,老师用桂枝汤补中焦温心阳,四逆散开通心包经脉,同时加上郁金、香附两味药疏肝理气,生发全身少阳之气。桂枝汤不仅用于外感营卫不和,也可用于补心阳、调和气血、滋阴合阳。
    《生生堂治验》就有桂枝汤治疗妇人下利数年的病案。四逆散治疗少阴和少阳气郁,对于属气郁的叹息下利证有很好疗效。两方合用可温补心阳,火生土,补火助土,升发少阳之气,让气血通达内脏四肢,恢复人体生机。一周后待患者中土稍恢复和少阳之气生发后加入补药收功。顿时醍醐灌顶,原来读经典多临证才是学好中医的必经之路。
    有一位大家曾经说过,学习中医应该从经典入手,熟读《黄帝内经》,多背《伤寒论》,牢记《神农本草经》,方可做到临证游刃有余。《黄帝内经》作为一部中医基础经典书,给出了很多治病原则和方法。《伤寒论》里面全是历经数千年经典有效的方子。文中提到的桂枝汤和四逆散就是常用的小方,但是只要辨证准,思路对,小方也能迸发巨大能量。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级住培医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