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人体脏腑的“三面镜子”
别出心裁治太息
小儿自闭症的中医治疗对策
1
11 1 2021年5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小儿自闭症的中医治疗对策
 

小儿自闭症的中医治疗对策
□唐恒业

   小儿自闭症,顾名思义为小儿自我封闭之症。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儿自闭症近年有上升趋势,究其病因多为脏腑气机壅塞,阳气受阻(起因多为惊吓)不能循入正道所出现的各种怪异现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营养丰沛(个别也有营养不良),马路上车水马龙,各种电器充斥,躁乱之声频繁作响。因小儿为稚阳之体,素体娇嫩,极易受其伤害,纵有监护人护理到位也难免在不经意之间使小儿受到影响,从而损伤了稚阳之气而得病,可谓防不胜防。
    我从事儿科临床多年,经观察,发现小儿自闭症的临床统一症状为失语,临床表现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1.惊恐,沾地即跑,无目的,无方向,放任自流。
    2.精神呆板,不动不吭,催他也动,不催则停。
    3.表现一般,不看人脸,呼之不应,想动即动,想停即停,为所欲为。
    治疗方法根据其症状,区别对待。中医认为,小儿稚阳之气瘀阻或受损,纠正阳气偏行,使其归入正道为治疗之本。在临床上,我总结出“十六字诀”(调理肝脾、荡涤瘀滞、通经活络、醒脑开窍),具体操作为针、灸、药、推、情志调理,综合施术可见成效。
    针刺应用 我参考古医籍上的回阳九针穴,用之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具体内容为:“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依据小儿年龄和病情选用回阳九穴辅以他穴,配合子午流注及补泻手法,用之临床。
    灸法应用 古人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陷下则灸之。”灸补对先天禀赋差的患儿效果好,在督脉上下诸穴施灸尤为明显。运用隔姜灸、隔盐灸、隔白芥子饼灸,以及在神阙穴上施灸,比较理想。
    药物应用 在针对拨顺小儿阳气的方法下,分阴性、阳性、中性3种病情用药。阳性多动症用药偏于滋阴潜阳;阴性疲软症用药偏重补阳;中性则阴阳双补,目的是促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推拿应用 百病之源,五脏为根,症在四肢百骸,病在五脏六腑。病证的虚实寒热变化,可谓错综复杂,一个工作日下来,通过患儿的表现、监护人主诉、患儿脉象,细心揣摩,判断是哪一脏腑的问题。在调理五脏的基础上重点施术。比如捏脊,足太阳膀胱经有五脏六腑的反射穴位,在捏脊的过程中针对病区穴位手法偏重,以期达到阴阳平衡。
    情志调理 小儿受惊是小儿自闭症的常见现象,是产生小儿自闭症、惊风等病的根源。一般情况下,患儿出现昏迷、发热、不动不吭或躁动不安等,应及时给患儿循经抚摸,轻微拍打或者点揉人中穴、会阴穴、十宣穴、劳宫穴、外劳宫穴等穴位,能迅速恢复健康;如果监护人粗心大意,病情迁延日久会转为顽症。需要注意的是给患儿施治抚拍宜轻,点穴次数宜少,中病即止,禁止重复。治疗小自闭症时,医者需要有高度责任心并与监护人密切配合。只要施术正确,精心护理,小儿稚阳之气恢复极快,患儿能够康复。
    除小儿自闭症外,我还有小儿肥胖、小儿沉迷手机网络等治疗心得。
    1.小儿要得安,常受饥和寒。
    2.小儿要得实,饮食要清淡,油腻食品、垃圾食品要少沾。
    3.小儿受惊痫,及早抚拍点穴莫推延。
    4.监护人莫大意,儿童玩手机电脑时间要合理,不宜长时间玩。
    正如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总论》中所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听起来令人动容,用之临床,确非易事。
    (作者供职于获嘉县亢村镇王官营村唐氏中医诊所)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