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平
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今年的主题是:美好人生 远离毒品——青少年学生防毒行动。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五科(成瘾医学科)联合“新乡市戒毒所”开展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禁毒知识以及防范合成毒品的严重危害性。向社会发放禁毒宣传资料,并展览毒品的高仿制品。进行面对面宣教,向群众介绍毒品的种类、危害以及各类禁毒相关知识,热心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活动中,医务人员详细介绍了合成毒品和毒品的伪装。新型毒品的伪装种类繁多,包装与正常商品无异,极易让人在不知情时误服误用,青少年尤其要警惕这种披着伪装的毒品。 市民们看到了不禁担心地发问,这些跟生活中常见的零食一样啊,要怎么区分呢?要如何避免呢? 什么是毒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两大类。 传统毒品是通过罂粟等植物提取,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 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毒品而言的,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包括冰毒、摇头丸、K粉(氯胺酮)、麻古等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致幻作用,有些新型毒品还有中枢抑制作用。新型毒品可以对人的大脑造成不可逆损害。新型毒品毒性更强,造成的精神依赖更为强烈,“一朝吸毒,终生想毒”。 下文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型毒品及其危害: 冰毒(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称为冰(Ice)。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冰毒精神依赖性很强,是目前我国危害最大的合成毒品。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会消耗大量体力,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脑甚至导致死亡。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幻觉、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摇头丸,外观多呈片剂,五颜六色,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因滥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的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现象,故被称为摇头丸。使用后,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活跃,整夜狂舞,不知疲倦。同时,在幻觉作用下常引发集体淫乱、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和急性心脑疾病,精神依赖性强。 识破毒品的伪装 除了以上常见毒品种类外,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不少毒品的伪装品,比如“奶茶”“邮票”“饮料”“果冻”“干花”“茶叶”“跳跳糖”“巧克力”等。 “奶茶”。这类毒品在外观上仿造独立包装的奶茶、咖啡、铁观音等,实际上是掺杂有冰毒、K粉等毒品的混合物。冲泡后散发奶茶香味,毒性极大。 “邮票”。被伪装成类似邮票和玩具拼图的合成毒品,薄薄纸面上印有彩色图案,常被当成艺术品、贴画或玩具,但却是有毒的迷幻剂。 “饮料”。如“神仙水”“开心水”等液体毒品,多采用类似口服液的玻璃瓶装,可溶于水和饮料中,隐蔽性强。 “果冻”。近年来,不法分子将毒品制作成“果冻”,形成半透明胶体,主要成分为各种新型精神活性物质,是成瘾性极强的麻醉剂。 新型毒品危害的主要人群是青少年。目前新型毒品滥用、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新查获的滥用新型毒品人员中,平均年龄为29.8岁,比海洛因滥用人员低5.9岁,这一差距正在持续加大。我国吸毒者中,35岁以下占85%左右。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 吸毒危害 1.躯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2精神依赖性。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3.影响寿命。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40岁。 4.助长传染病。吸毒不仅损害本人健康,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在吸毒者中,由于无知、好奇、被他人引诱而吸毒的青少年比例最高。 如何抵御毒品侵害 1.直接拒绝。杜绝同伴吸毒的邀请,有97%以上的人第一次吸毒都是受朋友邀请。 2.直接报警。在娱乐场所要提高警惕,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留意易拉罐等饮料是否有被注射的针眼和开封的迹象,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管饮料和食品,避免因误食毒品而上瘾或遭到侵犯。 3.金蝉脱壳。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拒绝。 4.拒绝接受陌生人的“馈赠”。 5.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鉴于毒品危害严重,我们每个人都要履行禁毒义务,参与禁毒斗争。禁绝毒品,人人有责!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五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