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为什么易被误诊漏诊 □陈献韬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疾病,因其病因多样、发病隐匿、治疗周期长、致残率高的特点,又称为“股骨头的冠心病”“不死的癌症”等。 股骨头坏死确诊困难,易被误诊或漏诊,为什么呢? 病因难定,发病于无声无息之中 长期过量饮酒、大量应用激素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已为患者熟知,但尚有50多种可能的原因,无法证实和股骨头坏死有直接关系。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个平素健康的成年人,没有任何发热、肿胀、功能受限等先兆,“悄悄”出现大腿根周围疼痛,有时在大腿根内侧,有时在屁股后面,有时是大腿痛,有时是腰部疼痛,别说一般人不会考虑股骨头坏死,甚至连普通的骨科医生也不一定会考虑是股骨头坏死。毕竟,这个病来的时候悄无声息,略有疼痛经休息就能缓解,容易被当成劳动、运动损伤性疾病。 发病部位难辨,易与腰部、膝关节疾病相混淆,造成漏诊 典型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是大腿根周围疼痛不适,但30%~40%的患者没有大腿根周围的典型疼痛,仅出现腰部、大腿膝关节以上部位疼痛,股骨头周围并无任何不适。因此,容易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病,造成患者自我判断困难。 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股骨头感觉神经和腰部、膝关节神经感觉区存在交叉重叠。 膝盖痛和腰痛可能是神经传导给人的错觉,与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容易混淆,需要由专科医生进行鉴别。 早期确诊困难,加上患者不理解,使医生决策困难 除了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不典型造成诊断困难之外,“钱”的原因也造成诊断困难。专科医生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上具有“职业敏感性”,但患者往往不理解、不接受。原因是多年来关于“多开检查单、多提成”等方面的负面报道,造成了患者“习惯性的抵触情绪”。 早期股骨头坏死只有依赖磁共振检查才能确诊,至于一次磁共振检查得花多少钱是另外一回事,性能好、分辨率高的机器收费更高。但是,有些患者不理解,会想:“我就这么一点点疼痛,医生就让我做磁共振检查,要好几百块钱啊,说不定还要让我做CT检查,不做了!” 疼痛时轻时重,导致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耽误及时治疗 股骨头坏死从开始到完全塌陷,历时1年~3年。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确诊时可能是患病后3个月~6个月。在本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股骨头会发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从骨髓水肿到水肿吸收,从骨小梁部分断裂到软骨皲裂,从股骨头塌陷到关节间隙狭窄,每个阶段既有疼痛剧烈的时候,也有疼痛轻微的时候。 值得注意的是,当股骨头坏死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的时候,人的痛觉会逐渐迟钝,特别是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时候,塌陷的股骨头由于骨盆代偿、头内骨小梁的压缩,关节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疼痛反而比股骨头坏死初期骨髓水肿、关节滑膜炎阶段明显减轻。 常见误区:仅凭疼痛的严重程度来评价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是不对的,股骨头坏死的每一个阶段因关节内压、骨小梁断裂及修复的不同,既会出现轻微疼痛,也会出现严重疼痛,仅靠这一个指标来判断病情容易出现以偏概全,耽误治疗时机。
相关链接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见病,是一种对关节具有特殊破坏性的退行性病变,病程长且致残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治疗比较困难,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多以髋部、臀部或腹股沟区的疼痛为主,偶尔伴有膝关节疼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患者常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史、酗酒史及潜水员等职业史。(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