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献血安全吗?献血会感染疾病吗? |
| |
“献血安全吗?”“献血会感染疾病吗?”……种种疑问,透露出一些人对无偿献血安全性的顾虑。那么,献血究竟安不安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血站依法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第八条规定,“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血站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血站开展采供血活动,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执业登记,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第二十七条还规定了血站工作人员上岗条件。国家在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了血站执业资质标准,规范执业行为,确保血液安全。 二、采血器材合格 凡是与献血者有接触的物品,无论是消毒化验使用的棉签、刺针,还是采血过程中使用的采血袋、采血管路、针头、止血贴、止血带等器材,都是一次性的,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使用后的器材必须交由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置机构统一销毁。血站质量部门会对购进的每一批次采血器材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采血。 三、场所全面消毒 无论是献血屋还是献血车,血站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进行物体表面化学及紫外线消毒,工作期间全程动态空气消毒;采血护士接待每一位献血者前后,都会用速干消毒液消毒双手。献血者离开后,血站工作人员还要对物体表面、台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清洁消毒。此外,血站定期对献血环境及工作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献血者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四、献血前重重把关 献血者来到献血场所后,先进行自我筛查,在“献血者健康征询及检查表”上如实填写自己的健康状况。然后,血站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进行健康评估,包括征询,测量血压、脉搏、体温等项目。献血者体检合格后,再进行献血前血液检测。献血前血液检测项目包括血型、血红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以及转氨酶等。单采血小板者还要检测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计数,通常只需要5分钟~10分钟就能知道检测结果了,符合检测要求后就可以无偿献血了。 五、献血中时刻关注 个别献血者会因第一次献血精神紧张、空腹、疲倦等原因,出现轻度的献血反应。在采血过程中,血站工作人员会和献血者沟通聊天,转移其注意力并密切观察献血者的情况,如果出现不适,就会立刻终止献血过程并向献血者说明原因。献血反应多为一过性,休息十几分钟或相应处置后即可恢复。 六、献血后的恢复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其中80%的血液参与血液循环,剩下20%作为人体应急储备血液。《献血法》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明确规定,“全血献血者每次可献400毫升,或者300毫升,或者200毫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献1个治疗单位或2个治疗单位”;同时规定,“捐献全血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捐献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一次捐献全血400毫升,只占全身血液总量的10%,所丢失的水分、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就可得到补充,血浆蛋白1天左右就可恢复正常,红细胞虽然恢复较慢,也仅需2周左右时间即可补足;一次捐献血小板1个治疗单位至2个治疗单位的,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3天后即可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定期适量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新陈代谢,是有益身体健康的。 无偿献血不仅关系到用血患者的生命安危,也关系到献血者的健康安全。每一位血站工作者时刻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全力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和广大献血者的安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