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儿童急性肠胃炎的护理技巧 |
|
□杨建莲
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由饮食不当所致。 急性肠胃炎的原因 1.感染性因素:感染是儿童急性肠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较常见,细菌感染主要的致病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 另外,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也可能伴有胃肠道不适症状,主要是由于胃肠道黏膜受损,消化酶分泌减少,以及菌群失调、药物刺激等。 2.非感染性因素:儿童饮食不合理及天气变化等原因,均会造成急性肠胃炎。比如儿童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或进食隔夜食物。婴幼儿添加辅食过多或过早,以及突然改变饮食习惯等,也会导致急性肠胃炎。天气突然变化,忽冷忽热,过冷会增加肠道蠕动,过热会减少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的表现 病毒性急性肠胃炎 轮状病毒:患儿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大多数患儿先呕吐后腹泻,大便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 诺如病毒:患儿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后随即出现腹泻,大便为稀水样,每天多达十几次,还伴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 细菌性急性肠胃炎 食物中毒的患儿大多数在进食后几小时内发病,起病急,上吐下泻,以上腹部、中腹部疼痛为主,呕吐物往往为进食的不洁食物,严重者每天数10次。其病情轻重与进食量有关。 非感染性急性肠胃炎 对海鲜过敏的患儿会在进食数小时内突发肚脐周围剧烈疼痛,水样腹泻2次~3次后,腹痛消失,有时还出现荨麻疹症状。应激反应或药物引起的患儿除了腹痛、腹泻外,还会出现呕血、黑便等。 如何护理 饮食护理 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汤、鸡汤、豆浆等。病情较轻的患儿可进食半流质食物,食物要易消化、少油,如白米粥等,腹泻停止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粉喂养者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粉。 患儿还会伴有脱水的现象,可以适量喝一些淡盐水、果汁等,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患儿处在生长发育期,急性肠胃炎痊愈后,应额外补充营养,建议每天加餐1次,并且持续2周。 此外,患儿不要进食罐装果汁等,避免腹泻加重。 日常护理 如果患儿病情比较严重,应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患儿呕吐后,要及时清理口腔残留物,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感染。家长可以将双手搓热,放在患儿的腹部,这样可以减轻腹部不适感。 对于小儿急性肠胃炎,家长不要过分担心。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就可以降低急性肠胃炎的风险。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中医院儿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