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艳丽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小胎龄及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存活率逐年增加,但其远期生存质量不佳的问题却日益凸显。虽然早产儿已在医院完成第一阶段的治疗,但由于还没有发育成熟,出院后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患病率较高,发生后遗症的风险较大等。因此,出院后随访是住院治疗的延续,随访医生可以评估疾病治疗的效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还可尽早发现早产儿后遗症的“苗头”,及早干预治疗以减少伤残程度。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对宝宝健康发育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的内容、频次及注意事项,为早产儿父母提供参考。 随访内容 体格生长指标 医生会常会测量早产儿身高(身长)、体重、头围及坐高(顶臀长)等,通过这些评估早产儿各阶段营养状况,以便合理控制早产儿体格追赶生长的速率。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异常早产儿需要定期检查测甲状腺功能。 营养管理 营养缺乏会导致早产儿将来身材矮小、发育不良及智力落后等问题。因此,早产儿出生后要尽可能完成与足月儿的追赶性生长,医生会对家长进行营养指导,根据情况强化母乳喂养,确保早产儿生长发育速率稳定。 听力筛查 早产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及发病率高,在院期间没有通过听力筛查的早产儿均应定期复查。 眼底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高峰时间是矫正胎龄38周,因此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均要完成ROP的筛查及随访。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周~6周或矫正胎龄31周~32周开始,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对患有严重疾病或有较长时间吸氧史,医生认为比较高危的早产儿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 运动功能检查 运动功能障碍是早产儿主要后遗症之一,随访可以及时发现早产儿运动功能障碍并进行早期综合干预,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神经系统发育和评估 早产儿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神经系统,会遗留智力低下、脑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医生在随访过程中会对早产儿智力发育状况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智力障碍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随访频次 早产儿出院后1周~2周,应该做1次随访,6个月以内早产儿每月随访1次,6个月~12个月每2个月1次,12个月~24个月每3个月1次,之后可以每年2次。 注意事项 随访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不要因为自认为早产儿状况良好就忽略随访;在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避免选择不正规的机构或者随访方式不当,导致健康风险;在随访过程中,父母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和喂养,避免影响早产儿的健康和发育;父母也应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如果出现抑郁、焦虑等情况,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综上所述,出院后定期随访是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医院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治疗;父母也可以通过定期随访得到医生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护理和照顾早产儿,使其茁壮成长。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