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九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什么我们永远怀念焦裕禄
又是一年春好处
感知春天
家书里的幸福
书画作品
1
11 1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为什么我们永远怀念焦裕禄
 

□陈 慧

 

   知道焦裕禄这个名字是在学生时代,学习那篇著名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兰考也有一种向往和亲切感。
    记得大学时期,清明节时学校组织师生去兰考给焦裕禄同志扫墓。那是我第一次去兰考,走进焦裕禄烈士陵园,深入了解焦裕禄的事迹,彼时的憧憬、敬仰之情,时隔多年依旧在心中回荡。
    近期,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再次有机会走进兰考,用2天的时间学习、参观、考察、领悟,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时隔多年,我们依然怀念焦裕禄呢?为什么兰考的百姓至今对他念念不忘呢?焦裕禄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具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受到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我想,触摸他的人生历程,或许会找到答案。
    首先,焦裕禄是一个经历坎坷的人。他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重要历程。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父亲被逼自杀、自己被抓坐牢、当煤矿苦工、逃亡、参加革命打游击、“搞土改”、当区长、做共青团书记等曲折而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在饱受饥寒交迫之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这些经历造就了焦裕禄热爱生活、珍惜岗位,他对百姓的疾苦有着切肤之痛,感同身受。
    其次,焦裕禄是一个懂生活的人。《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中提到,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时多才多艺,他不仅擅长说快板、编顺口溜,还擅长打篮球,被誉为“球场上的精灵”。他还会跳国标舞,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本书丰富了我心目中焦裕禄的形象,原来焦裕禄的情商那么高,他那么爱生活、会生活!
    再次,焦裕禄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时,一腔热情,但由于不懂业务、技术,后来他发奋深造,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通过刻苦钻研,成为“最棒的车间主任”,由“政治科长”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焦裕禄在兰考的经历,也同样说明他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兰考“三害”(即内涝、盐碱、风沙)由来已久,治理的方法也想了很多,但焦裕禄到兰考后,通过实践,以及与百姓交流,总结出来一套“贴膏药”“扎针”等有效的方法,说明了他善于学习、善于实践。焦裕禄工作时并不只凭热情、只讲奉献、只知苦干,而是有方法、有智慧,尊重科学技术,尊重客观规律。
    最后,焦裕禄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人。他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百姓吃苦讨饭对他来说犹如锥心之痛;在自然灾害面前,他心知百姓之苦,千方百计寻找治理之策;他把自己当百姓的儿子,心里装着百姓,唯独没有自己;他对家人要求苛刻,却对百姓宽厚仁慈;他身患重病,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直到倒下的那一刻,才停止工作!
    这一切,让我从中看到了爱民如子的情怀,看到了悲天悯人的大义,看到了克己奉公的情操……
    2天时间,我聆听老师的讲述,追随焦裕禄走过的脚步,切实感受他的爱民情怀,感受他的热爱和向往,感受他的憧憬和成就,感受他的渴望和遗恨,数次泪盈于睫,尤其是在“焦桐”下听《一个人和一棵树的故事》时,感人肺腑、记忆深刻!
    当年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兰考百姓的精神图腾,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小小的泡桐树苗,已如星星之火,长满兰考大地,成为庇荫兰考百姓的“绿色银行”。焦裕禄当年所向往的、所渴望的、所追寻的美好生活,已经成为现实。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纵观焦裕禄的成长历程,他生于“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被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耳濡目染,是其人文情怀和质朴、宽厚、仁爱、悲悯精神形成的内在原因;苦难的少年时期、革命的青年时期、奉献的中年时期,人生的独特经历是其坚忍、刚毅性格形成的决定条件;多样的工作经历和实践是其政治智慧、科学精神形成的环境要素。这样总结,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到焦裕禄,才能更深地理解焦裕禄。
    其实焦裕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去世仅40多年,与他同时期的人,还有很多尚在人世。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他曾经的同事、亲人、百姓说起他,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从未离开,人们依然记得他的音容笑貌,记得他的点点滴滴。
    焦裕禄依然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也会像“焦桐”一样,历久弥新,永不磨灭,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作者供职于郑州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