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
|
□张晶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E),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极大地威胁了患者的安全。因此,对具有VTE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识别,科学、规范地实施血栓预防措施是保障骨科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VTE 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固,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机体变化。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恶性肿瘤患者合并VTE时,发病率为4%~20%。在首次发生VTE的病例中,有20%~30%和肿瘤相关;而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比非肿瘤患者高4倍~7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VTE起病隐匿,大约80%的VTE患者无临床症状,因此又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VTE的典型症状和危害 DVT:常发生于下肢,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严重情况可表现为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及筋膜坏死。 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上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部分患者可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进而造成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慢性肺栓塞可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慢性右心衰竭,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VTE的常见因素 1.患者相关因素: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岁)、既往脑血管疾病及静脉血栓病史、糖尿病、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2.治疗相关因素:手术、化疗(化疗后VTE发生率可从1%增加至8.5%)、放疗等。 3.肿瘤相关因素: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出现VTE的风险更高,转移性肿瘤是术后出现VTE的独立因素,合并肺转移也会增加VTE的发生风险。 患者贫血、术中氧饱和度下降、输血及失血较多、术后伤口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卧床等也都是VTE发生的相关因素。 VTE的预防方法 临床研究显示,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使DVT的发生风险降低50%~60%,PTE的发生风险降低近66.7%。临床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有基础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治疗。 1.基础预防:多喝水、健康生活、早期功能锻炼,对于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可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下肢呈伸直状态,进行背伸,即脚尖向上勾;再做跖屈,即脚尖向下伸;最后做踝关节360度绕环。 2.物理预防:具有安全、无创、简便可靠等特点,高、中、低危患者都适宜。常用的措施主要有3种:穿梯度压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 目前,抗凝药物已成为VTE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和基础治疗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药物预防前要评估禁忌证,并遵医嘱选择恰当的药物种类、开始给药时间等。目前,临床常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利伐沙班、依诺肝素钠注射液、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等。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