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波利
没有不乖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养的家长。教养孩子并不是每位父母都擅长的,大部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有迷茫的时候。本文向您介绍应对孩子日常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 家长应对孩子行为问题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奖励良好行为;二是不要“无意中”奖励不良行为;三是惩罚某些不良行为。 奖励良好行为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这将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孩子因某个行为得到奖励,这种行为就会被强化,在以后更容易出现。奖励可以是社会奖励,例如表扬、拥抱、鼓掌等;也可以是活动奖励,例如与父亲玩球、和母亲看书、去公园玩耍等;还可以是物质奖励,例如送给孩子想要的玩具、图书等。其中,社会奖励运用方便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加强儿童行为有效,建议各位家长尝试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表扬孩子时,要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孩子整理完房间时,家长可以说:“你的房间看上去好整洁,你做得非常好。”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表扬方式比听到家长说:“你是个好孩子。”更加有效。另外,奖励要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立即给予才有效。 故意忽视不良行为 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忙碌有时会使家长在无意中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例如,当家长对孩子说:“宝贝,该睡觉了!”孩子可能会以哭闹的方式来拖延上床睡觉时间。这时,如果家长因孩子哭闹的行为同意他的要求,就是在无意中奖励他的哭闹行为。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哭闹、发脾气常常让家长感到沮丧、烦躁,为了终止这些行为,家长会做出让步而答应孩子的要求。这种“无意中”被奖励的行为会在孩子的意识中加强,孩子的不良行为在将来很可能会再次发生。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行为呢?答案是故意忽视。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要转移对孩子的关注,不争辩、不责备、不交谈,也不要显示出生气的样子,假装专注于其他事情或离开房间,孩子不良行为终止时,家长再给予孩子大量关注。故意忽视有助于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发生,如果此方法不起作用时,就要借助其他的方法来处理。 惩罚某些不良行为 孩子需要爱,也需要纪律的约束。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可接受或危险的行为,家长可以通过惩罚的方式来减少或消除孩子这些行为的发生。 惩罚孩子要用温和的方式,如训斥、自然结果、逻辑结果、暂时隔离及行为处罚,不能使用恐吓、讥讽、打骂等惩罚方式。严厉的惩罚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此外,惩罚要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后马上进行,并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逐渐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家长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供职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