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训 心电图是一种检查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通过记录心脏在一定时间内的电生理活动,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心电图异常是指心电图上出现的各种异常波形、心律失常等现象,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生理因素引起的。 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肌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和代谢紊乱。常见的心肌缺血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心肌缺血可导致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发展的严重阶段,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局部坏死。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Q波增宽、ST段抬高、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或激动传导异常。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有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上可出现各种异常波形和心律失常现象。 电解质紊乱 钾、钠、钙、镁等离子体在维持心脏正常电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电图上出现U波增高、T波高尖、QT间期延长等改变。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导致心电图异常。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β受体拮抗剂等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等。 肺部疾病 如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电图异常。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电图异常。 神经系统疾病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电图异常。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变异性增大、QT间期延长等改变;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能出现QRS波增宽、P波消失等。 心理因素 情绪波动、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电图异常。 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如年龄、性别、体重、体温等生理因素;胸部手术、心导管检查等操作因素;电磁干扰、设备故障等人为因素。 总之,心电图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心脏疾病、全身性疾病、生理因素等方面。对于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