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龙年说“龙药”
春节后怎样调整饮食
古诗词里的中药
山村里的非遗故事
枸杞子
1
11 1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古诗词里的中药
 

□段振离

 

   学术界有“医儒不分家”之说,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中医与西医的重要区别。毫无疑问,西医属于自然科学,而中医除了自然科学的属性之外,还有人文科学的性质。在我国古代,满口“之乎者也”的儒家夫子,大都略通岐黄之道,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闻名遐迩的老中医,都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认真地思索一下,该诗里面竟隐藏着4味中药。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说的是“当归”;“乡音无改鬓毛衰”,就是“白头翁”;第三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此人太陌生了——人生,人生是“人参”的谐音;最后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答案应该是“出生之地”,不就是“生地”吗?
    如果说该诗仅是蕴藏中药名的话,那么更有一些诗词直接将药名嵌入诗中,令人耳目一新。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就是一味中药。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屠苏是一味养生防病的药酒,就叫屠苏酒,里面含有多种中药。
    《西江月·丁香女》:“前面槐花树下,丁香貌若天仙,不施花粉逗人欢,更有茴香作伴!貌似牡丹带雨,容如芍药笼烟;砂人一见直垂涎,暮想朝思苦恋!”这首词含槐花、丁香、花粉、茴香、牡丹、芍药、砂仁、苦楝8味药名,写出了一对情人的初恋经过,颇具感染力。
    还有一首《卜算子·苦恋》:“两地苦参商,双流斑竹泪!分明织女别牵牛,难把槟郎会。心比玉金坚,情似均江水!朝朝暮暮苦相思!茹却黄连味!”这首词含苦参、竹泪(竹沥)、牵牛子、槟榔、郁金、均姜、相思籽、黄连8味药名,再加上标题苦楝子,共9味中药,写一对情人两地相隔,尝尽相思之苦,十分感人。
    南宋诗词大家辛弃疾很值得一提,他字幼安,号稼轩,许多诗词名句至今仍流传不衰。例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少年不识愁滋味”“天凉好个秋”;“生子当如孙仲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还用中药的名字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全词用了以下药名:云母、珍珠、防风、沉香、硫磺(硫黄)、桂枝、肉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菊花等。
    另外,南宋洪皓写了一首诗,名称就叫《药名一绝》:“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宁知老母相思子,没药医治白尽头。”该诗十分巧妙地将6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籽、没药、白头翁)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例子无须多举,其实,许多中药的名字本身就含有深刻的寓意,诗人们将药名融入诗中,不仅给人以享受,更赋予了中药独特的美。
    (作者系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