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龙年说“龙药”
春节后怎样调整饮食
古诗词里的中药
山村里的非遗故事
枸杞子
1
11 1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山村里的非遗故事
     我叫赵军旗,出生于1975年,家住舞钢市尹集镇尹集村,毕业于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毕业时,我就暗下决心,要终身为山区人民健康服务。毕业后,我先后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舞钢市人民医院等潜心学习。
    2012年3月,经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我开创的“治小儿口腔溃疡药方”被列入舞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说起在山村里从医的非遗故事,我得从爷爷及父辈谈起。
    我的爷爷赵金玉出生在舞钢区(现舞钢市)尚店镇刘家沟,他的父母深知识字的重要性,做苦力挣钱,供他读了几年私塾。当时社会不稳定,百姓生活贫苦、疾病缠身,常见病不能及时得到诊治。正值青年的爷爷目睹此景,便立志学医,救济于民。
    爷爷每天刻苦学习,熟背药性、脉诀,理论结合实践,经常与同道年长名医交流。经过几十年临床实践,爷爷总结出一套诊治眼疾、喉病的理论及验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舞钢区的一位名医。
    我的父亲兄弟3人,父亲为长兄。他从小跟随爷爷上山采药,炮制药材,还熟读医书。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差,虽然没有开设诊室,但是周边地区患者时常跑到家中向父亲求方开药。
    我的叔父赵振亚,因受家庭影响,从医学院校毕业后,跟随爷爷行医。后来,他参军入伍,在部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自小体弱多病的我受祖辈、父辈的影响,学中医的信念越来越坚定。1992年9月,我考入平顶山市卫生学校,开启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我还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等地跟师学习。通过名师指点,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学习,我了解了常见病及疼痛类疾病的诊治标准。
    伴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我医治的很多患者痊愈,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付出总有回报。”很多外地患者都和我成了好朋友,我经常收到他们的谢意。
    山村里的非遗故事很平淡。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是我最大的心愿。山村里的非遗故事还很长,我要让非遗故事走出山村。我会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医疗卫生事业中,与疾病做斗争,把好的医术发扬光大,快乐别人、幸福自己,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军旗诊所赵军旗口述,舞钢市卫生健康委段泓涛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