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真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生命支持技术,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机械通气主要用于无法自主维持足够呼吸的患者,通过医疗设备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以改善气体交换,降低呼吸功耗,促进身体康复。
机械通气的原理与应用
机械通气是通过外部设备,模拟正常的生理呼吸过程,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吸气压力和呼气支持。机械通气可以分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两种。有创通气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将通气机接入患者的呼吸道,而无创通气则是通过面罩或鼻罩等设备提供呼吸支持。
在危重症患者中,机械通气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严重的创伤、术后呼吸支持、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等情况。机械通气不仅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而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氧合状态,为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创造条件。
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
评估与指征 开始机械通气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通气的指征。这包括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血气分析结果、意识水平以及是否存在机械通气的禁忌证。
通气模式的选择 现代通气机提供了多种通气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优势。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或者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等。
通气参数的设置 合理的通气参数设置对于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至关重要。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调整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气流速、呼吸频率、气道峰压等参数。
感染控制 机械通气患者因气管插管或切开而被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呼吸回路,减少感染风险。
肺保护策略 为了减少机械通气可能导致的肺部损伤,医护人员需要采取肺保护策略。这包括使用低潮气量通气、限制气道平台压以及采用适当的PEEP(呼气终末正压)等。
营养支持与水电解质平衡 机械通气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并密切监测和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机械通气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包括气胸、呼吸道损伤、肺不张等。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撤机评估与管理 当患者病情稳定,肺功能有所恢复时,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撤机评估。撤机过程需要谨慎,通常渐进式减少通气支持,直至患者能够完全自主呼吸。
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它的正确应用和管理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大影响。在使用机械通气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反应和并发症,以确保机械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综合监护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