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输血是一门“技术活”
支原体肺炎知多少
了解卒中,抢救生命
胰腺炎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消化道肿瘤的筛查
如何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有哪些中医疗法
1
11 1 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慢性肾脏病有哪些中医疗法
 


□张玉莲

慢性肾病的症状
1期~3期 患者可能无症状表现,或仅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增多、腰酸等不适,少数患者症状稍严重,表现为恶心、呕吐、轻度贫血、水肿等症状。
4期 随着病情进展,肾脏损害、临床症状加重,多系统并发症凸显。患者表现为精神萎靡、肌肉抽搐和抽筋、下肢肿胀、皮肤瘙痒,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胸痛、呼吸急促、不能平卧、高血压病难以控制等。
5期 患者一般表现为尿毒症相关症状,可出现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精神异常、肌无力、感觉神经障碍等,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慢性肾脏病可伴随原发疾病症状,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症状。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本病大多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纯虚纯实者少。正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多见;邪实证以水汽证、湿热证、湿浊证、瘀血证、肝风证多见。按辨证证候确立治法和中药的方药。常用的中药剂型是口服的煎剂,以及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中成药。
中医特色疗法
结肠透析 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慢性高尿酸血症;减少血液透析次数、延长透析间隔时间;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及一些重症患者(如肿瘤)药物口服或静脉注射副作用大的、不能耐受的,适合采取药物灌肠。
艾灸 是运用艾绒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一种治法。灸具有温肾健脾、温通经络,祛风解表等作用,可运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多种病症。
耳穴压豆 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给予适度的按、捏、压,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从而疏通经络,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疗法。
穴位敷贴 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将中药打粉加助渗剂敷贴在体表的特定穴位,通过对穴位、经络、脏腑的刺激,以及药物通过皮肤组织的吸收,两方面的双重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药物经皮肤吸收,弥补口服内治的不足,避免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较安全、简便易行。
如何预防尿毒症
早期筛查,定期复查 基础病多,高危风险人群,应早期筛查;明确后应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规律随诊。
保持健康饮食 饮食上总体需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早期正常饮食,中晚期则需限制蛋白摄入量,多食蛋清、牛奶等优质蛋白,成年人对于猪牛羊肉等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过100克。
积极有效控制原发病 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注意平稳下降,定期监测,且要避免诱发加重原发疾病的因素;尽量使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含量处于正常范围。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预防和积极有效控制各种感染;监测出入量,尽量使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少于排出的液体量,保证机体处于负平衡状态。
(作者供职于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