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怎样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
|
□张彩琳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脑组织损伤。脑卒中患者常常面临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挑战,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除了基本的医疗护理外,还需要关注其生活质量。 影响脑卒中患者 生活质量的因素 运动功能受限 脑卒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肌肉无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行走等活动能力。 认知障碍 脑卒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障碍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脑卒中可能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如穿衣、进食等基本生活技能受限。 并发症 脑卒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康复时间,并降低其生活质量。 提高脑卒中患者 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 认知功能训练 出现脑卒中后,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医务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认知功能训练计划,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等。例如,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采用记数字、记物品、回忆故事等方法,训练患者记忆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肢体功能训练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偏瘫、肌肉萎缩等肢体功能障碍。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肢体功能训练计划,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主动运动包括从轮椅转移到床上的训练和肩关节屈伸运动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被动运动则是由他人或利用机械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在训练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过度运动造成二次伤害。 语言功能训练 患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影响沟通交流。医务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语言功能训练计划。针对不同的语言障碍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口型训练、听力训练、阅读训练等。 生活能力训练 生活能力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生活能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 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等问题,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营养支持计划,如调整饮食结构、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等。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通过综合护理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服务。 (作者供职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