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妇幼健康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证治疗哮喘
百日咳的综合治疗法
分型治疗脑动脉硬化症
药线点灸治疗湿疮
1
11 1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辨证治疗哮喘
 


□崔玉衡

案例一
    初诊 张某,男性,51岁。患者阵发性咳嗽,咽喉发痒,吐白黏痰,量少不易咯出,常胸闷气急,咽部发痒发干,时常突然发作,咳嗽发喘2个月有余,曾在某医院应用消炎止咳药物和输液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经某医院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刻诊:阵发性咳嗽,气急,咽喉部发痒,咯痰不多、不易咯出,脉略浮滑,舌质红润、苔薄燥。
    诊断 风邪犯肺,痰阻气道性哮喘。
    辨证 脉浮为有表证,多与风寒之邪有关;脉滑,主痰湿瘀阻肺系;舌质红润、苔薄燥,为内有蕴热,咳嗽2个月有余,伤气耗津,肺气不利。
    治则 宣肺疏风、祛痰利咽,佐以清肺止咳。用平哮汤加祛风清热之品治疗风邪犯肺、伤津损液,效果甚佳。
    处方 炙麻黄6克,炒杏仁12克,炙桑白皮15克,地龙12克,徐长卿15克,蝉蜕6克,荆芥9克,细辛6克,川贝母9克,石韦15克,百部12克,黄芩12克,炙枇杷叶20克,甘草6克。共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 患者服药后咳喘气急减轻,仍咽痒、口干、咯痰不爽。上方加知母12克,麦冬12克,佛耳草15克。共6剂。
    三诊 患者的各种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好,胸闷乏力,气急咳嗽不爽。上方中去掉蝉蜕、荆芥,减黄芩6克,细辛3克。共8剂。
    四诊 患者仍有气急、偶尔咳嗽、咽喉不利感。上方加五味子10克,乌梅12克。后续治疗,在此方基础上增加北沙参、百合、白术、太子参等,以润肺健脾,巩固疗效。
    1个月后回访,患者痊愈。
    按语 此证因“风、痰、热”互为因果相搏于肺系,故咳而不爽、气急不畅,风盛喉部挛急,“风善行数变”。用麻黄、蝉蜕、荆芥、徐长卿,疏风解痉、宣散肺气;杏仁、枇杷叶、细辛,镇咳止嗽;黄芩、百部、桑白皮、石韦、知母,以清肺热、利咽喉。杏仁、枇杷叶、佛耳草,止咳镇痉;川贝母、麦冬、北沙参,清热润肺祛痰。“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又兼“金不生水”,下不能滋于肾,上不能润于喉,故口干咽喉不利,后用乌梅、五味子敛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方中麻黄解表宣肺、通调水道,其性属阳;地龙凉血,可平喘、熄风通络,其性属阴,二药一阴一阳,具有解痉脱敏的作用;徐长卿,镇痛止咳、活血解毒;蝉蜕,散风热、宣肺定痉,二药均有祛风脱敏作用,相得益彰;石韦,镇咳祛痰、平喘利水。
案例二
    初诊 李某,男性,45岁。近3年,患者经常咳嗽发喘,咽喉不利,时轻时重,咯稀薄痰,有时鼻部发痒打喷嚏,春季、夏季容易发病,经耳鼻喉科检查,结果显示有慢性咽喉炎、鼻炎。刻诊发现患者咽喉发痒有痰,闷气发喘,夜间偶有发作,影响睡眠,脉浮滑、略数,舌质微红苔薄,咽喉部略红胀,扁桃体正常,两肺有哮鸣音(++)。患者曾应用消炎止咳药物和输液等治疗,疗效不佳。
    诊断 喉源性过敏性哮喘。
    辨证 寒邪伏于肺部,风邪侵及咽喉,痰巢裹结于肺膜,寒邪风邪内外相搏,不正之气,伤肺气而发病。此寒热夹杂,结于咽喉肺系之间,鼾响有声,喉间痰鸣。《黄帝内经》中记载:“诸逆上冲,皆属于火。”此证属寒热夹杂、热邪偏重,多用平哮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
    方药 射干9克,麻黄9克,细辛6克,紫苑9克,款冬花15克,半夏12克,川贝母9克,黄芩15克,杏仁12克,徐长卿15克,蜈蚣2条,地龙12克,金莲花15克,牛蒡子12克,甘草6克,生姜3片。共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 患者咳喘大减,听诊哮鸣音(+)。效不更方,继续服药8剂。
    三诊 患者咽喉痰鸣消失,症状均减轻,哮鸣音消失。在上方基础上,减少黄芩、金莲花、麻黄、细辛用量,加太子参12克。患者治疗1个月左右,痊愈。
    按语 麻黄,宜理肺气、平喘止咳;射干,利咽喉、开痰结;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除痰下气、止咳平喘;黄芩,清肺热;川贝,止咳逆;杏仁,理肺止咳平喘;金莲花,清利咽喉,对咽炎、喉炎均有效;牛蒡子,清利咽喉祛痰;徐长卿、地龙、蜈蚣,搜风解痉、脱敏;甘草,调和诸药、润肺祛痰;生姜,温散水气。全方共有宣肺祛痰、清利咽喉、下气降逆、脱敏平哮之功效。
案例三
    初诊 冯某,女性,47岁。患者经常感冒发热、咳嗽,入夜较甚,伴有喘息,难以入眠,曾在某医院被确诊为变异性哮喘。患者现咳嗽兼有喘息已有10天,体温37摄氏度~37.4摄氏度,痰黄而稠,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数,属少阳枢机不利、痰热蕴肺、肺失宣肃。
    治则 和解少阳、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平喘。
    方药 柴胡18克,黄芩12克,川厚朴12克,陈皮12克,川贝母8克,浙贝母8克,徐长卿15克,地龙12克,百部12克,麻黄6克,射干12克,知母12克,甘草6克。共3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 患者服药后体温下降,咳嗽闷气减轻,痰较前易于咯出,有时仍喘,纳差,乏力,晨起流涕较重。上方柴胡减为15克,加蜈蚣1条,白僵蚕9克,太子参15克。共3剂。
    三诊 患者服药后咳嗽、流鼻涕明显减轻,有时仍闷气,痰少而黏,已不发热。上方将柴胡、黄芩药量再减少。
    方药 柴胡12克,黄芩9克,川厚朴12克,陈皮12克,川贝母8克,浙贝母8克,徐长卿15克,地龙12克,百部12克,鬼箭羽9克,射干12克,知母12克,当归12克,蜈蚣1条,白僵蚕9克,太子参15克,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甘草6克。共5剂。
    四诊 患者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上方去掉川厚朴、陈皮,加威灵仙12克。共6剂。
    五诊 患者咳嗽、咯痰、气喘均已大减,未再发热,痰已不黄,内热已轻,更方治疗。
    方药 炙麻黄6克,炒杏仁12克,炙桑皮15克,地龙15克,蜈蚣1条,白僵蚕9克,蝉蜕9克,当归15克,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百合30克,射干12克,威灵仙12克,川贝母8克,浙贝母8克,徐长卿15克,鬼箭羽9克,甘草6克。共16剂。
    六诊 患者哮喘已平,拟用丸药进行后续治疗。南沙参30克、北沙参30克,柴胡30克,黄芩20克,乌梅3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川厚朴20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五味子20克,地龙25克,桑白皮30克,桃仁30克,杏仁30克,徐长卿30克,枇杷叶30克,细辛15克,蝉蜕20克,白僵蚕20克,麻黄20克,蜈蚣6条,太子参30克,威灵仙20克,党参30克,当归25克,甘草20克,另加红参、西洋参各30克。上药打粉后水泛为丸,每次6克~9克,每天2次~3次。
    按语 变异性哮喘以咳嗽、咽痒为主要表现,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进行气道高反应测定,结果为阳性,属于不典型哮喘,容易被误诊。此症状应先重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枢机,辅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剂;热退后,即逐渐减少柴胡、黄芩的用量,加重平喘扶正之品;咯痰、喘息均减轻后,应用平哮汤巩固疗效。
    (作者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