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妊娠期高血压 科学护理保健康 |
|
□孟静静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可能遇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会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不仅可能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后果,还可能增加围产儿死亡的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高血压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多种母体基础病理状况和环境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的病情缓急不同,可呈现进展性变化并可迅速恶化。因此,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科学护理至关重要。 一般护理 保持房间安静、舒适,避免声光刺激,为孕妇营造一个宁静、温馨的环境,有助于减轻其紧张情绪,降低血压波动。 指导孕妇保持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这一体位有助于缓解孕妇的不适感,同时也有利于胎儿的健康。 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体重、腹围、宫高及水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通过定期测量血压、体重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孕妇的病情变化,为科学护理提供依据。 饮食护理 指导孕妇进食富含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有助于减轻孕妇的不适感。 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但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适当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孕妇的体液平衡,但过量饮水可能导致水肿加重,不利于病情控制。 用药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对于使用硫酸镁治疗的孕妇,需监测其膝反射、呼吸和尿量等指标,以防硫酸镁中毒。硫酸镁虽然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反应,因此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监测指标。 症状护理 针对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如采取适当休息、降低光线刺激等措施,减轻孕妇的不适感。 对于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警惕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心理护理 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应耐心倾听其诉说,了解其内心需求,并给予积极回应和支持。 鼓励孕妇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和管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通过教育指导,让孕妇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和管理方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