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腰痛的辨证论治与临床应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感悟
中药贴脐治疗儿科病的思路
征 稿
河南夏氏中医阴阳平衡学术流派思想
1
11 1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腰痛的辨证论治与临床应用
 


□李校阳 刘洪峰 陈有才

腰痛是指外感风寒湿邪、跌扑闪挫致筋脉不通或肾虚失荣引起的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腰痛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又是其他多种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肌劳损、泌尿系统结石等病)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黄帝内经》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经施治论述较详。《黄帝内经·素问》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指出肾虚腰部失养可引起腰痛不能转侧。《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所载之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对于治疗多种外感及内伤腰痛,无论新发还是宿疾,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论腰痛条文虽然仅有7条,涉及方药仅有4首,但是对腰痛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笔者从治法的角度入手,探讨经方治疗腰痛的辨治思路,兹分别论述如下。
散寒解表法
此法适用于风寒外袭,卫阳被遏,太阳经气不利引起的腰痛。《伤寒杂病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主治伤寒表实证,腰痛是其八大症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脉外则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侵袭,首犯太阳经脉,经脉收缩挛急,经气运行不畅,故见身疼;太阳脉抵腰中,故见腰痛。此时病邪轻浅,病性属实,应遵《黄帝内经·素问》中“因其轻而扬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的治疗原则,使邪气从表而出。此腰痛不论病程长短,新病痼疾,皆可以辛温解表、散寒止痛为法。代表方剂有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切不可以腰痛久病不愈就辨为内伤腰痛而误诊误治。
散寒化湿法
此法应用于寒湿之邪闭阻经脉,气血郁滞不通,不通则痛引起的腰痛。张仲景明确指出病属下焦。清代名医尤在泾有云:“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下焦,即“肾之外府”,即腰部。可见,肾着乃湿冷之邪着于腰部而产生的疾病。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寒邪侵袭腰部,经脉拘急、经气运行不畅,腰部失于阳气温煦,故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亦为感受寒邪所致,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言:“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湿亦为阴邪,其性黏滞,寒湿侵袭腰部易留滞不去,易伤阳气,易阻遏清阳,清阳不升,故身体重、腰部冷痛重着。因脾阳不足、寒湿下注、痹阻腰络而致腰痛,由于病位不在肾,而在肾之外府,故临证补肾多无效。寒湿之本在于脾虚,脾土既暖,寒水自消,则腰痛自除。故针对此种腰痛,当以散寒温脾祛湿为治法,方选甘姜苓术汤。
疏肝透邪法
此法用于肝气郁结、经脉不通所致腰痛。《黄帝内经·灵枢》云:“肝足厥阴之脉……上腘内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经脉所过,主之所及,由此可见,腰腿部位实为足厥阴肝经所主,脏腑功能亦如此,据此可知腰腿部位疼痛与足厥阴肝经气机失于条达密切相关。此种腰痛常以腰部胀痛、情志不舒时加重为特点,方用四逆散加减。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透邪解郁之功。或选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气止痛之方,以增强疗效。
补益肾气法
此法用于肾气不足,腰府失养所致的虚劳腰痛。《金匮要略》言:“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腰为肾之外府,肾气亏虚,经脉虚闭,腰府失养则腰部酸痛,多在劳累后加重。方用八味肾气丸以补益肾气、阴阳双补、气血平调,使精、气、血、津液等耗伤渐复。
总之,腰痛为临床常见病,腰痛临证辨治,不单责之于肾,宜详辨脏腑经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虚则扶正,实则祛邪,邪袪则正安。将腰痛的中医治法更加具体化,对腰痛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校阳供职于河南省禹州市范坡镇卫生院;刘洪峰、陈有才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