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
PDF版查看  第二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三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食疗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正畸治疗,可以使牙齿变整齐
如何应对尺神经损伤
肝癌的早期诊断与中西医治疗方法
手术室护理中的感染控制策略
1
11 1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应对尺神经损伤
 


□黄紫薇

   武侠剧中大侠弹人手臂,对手即刻麻痛不能动,实为刺激了手肘后侧的尺神经,即“麻经”。尺神经控制手部肌肉,一旦受到刺激,会导致支配区域麻木无力。这种现象并非高深的武术,而是人体神经学的常识。
    在肘部,有一条叫尺神经的神经,尺神经进入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形成的尺神经沟,此处尺神经位置较浅,容易受外力刺激。体表位置在屈曲肘关节,在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向远端1厘米处,弯曲肘部后的尖端处,可以摸到一个凹陷部位,此处能摸到一条索状长条,这就是尺神经(麻经)。
发病原因
    尺神经位于肘部和前臂的神经沟内,容易受到伤害。肘部嵌压、骨折或错位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尺神经受损。长期从事手工劳动的人,如果肘部姿势不正确,如长时间保持弯曲状态,会使肘部的管道紧绷变窄,导致尺神经长时间受压。此外,在现代生活中,手机和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人们肘部姿势不正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尺神经受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有一位年轻人,因为小指和无名指麻木无力来就诊,检查结果显示为尺神经损伤。医生询问后得知,他长期熬夜玩手机,导致肘部长期处于屈曲状态,最终引发了尺神经损伤。预防尺神经损伤的关键在于注意肘部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避免肘部长时间弯曲。对于长期从事手工劳动的人群,应注意劳逸结合,定期休息,以减少尺神经受损的风险。
症状表现
    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以便大家遇到类似情况时能自我判断。在肘部发生病变时,尺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特别是慢性损伤患者,常出现小指和无名指无力,难以握紧拳头。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小指和无名指不能伸直,而是处于屈曲状态。严重时,小鱼际肌和大鱼际肌可能出现萎缩,导致患者无法用这两根手指握拳,而另外3根手指的握力则不受影响。除了运动症状,尺神经损伤还会引起感觉症状(如麻木),但这种症状可能逐渐发展,不易被患者察觉。最初,小指和无名指可能出现麻木感,一般不超过手腕,而前臂的感觉正常。据此,可以初步判断是肘部尺神经受到了伤害。尺神经损伤会影响感觉和运动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失调主要由远端尺神经控制。
检查方法
    肌电图检查可以明确受累的神经,有一定的定位作用,神经损伤程度可以根据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来判断。目前,临床上认为这项检查的诊断结果比较准确。
预防措施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肘关节过度疲劳。在工作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肘部。在伏案工作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紧靠桌子,以减少肘部压力。
    2.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手肘保养。睡眠时避免将双手置于胸前,而应放在脐下。空闲时进行手肘按摩,保持手肘温暖,避免过度刺激。
    3.保持膳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蔬菜,以确保身体和关节所需要的营养。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保障肘关节健康。
    4.适度运动。科学安排运动,加强肘关节和全身关节的活动,以增强身体机能。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针对高风险人群,如长期从事重复性肘部活动的工种,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肘部支撑或定期进行肘部拉伸运动,以减少劳损。此外,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肘部问题。
    6.对于已经出现肘部不适的人群,应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时,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和辅助器具,以减轻症状和促进肘部功能的恢复。
    7.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调整工作和生活节奏,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肘部,确保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增强肘部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综上所述,预防尺神经损伤,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合理调整工作和生活节奏、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膳食营养均衡、加强肘关节运动、定期体检以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