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下一版  
浓情端午 祛疫防病
“五果为助”之杏的功效
鸡冠花和蜈蚣
养生食谱·养生保健
1
11 1 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浓情端午 祛疫防病
 

□吕沛宛 胡彧铭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天中节、诗人节、龙舟节等。
    端午节前后是传染病的高发期,这与端午节前后的天气特点有关。端午节前后,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湿邪、热邪旺盛。中医认为,旺盛的湿邪和热邪容易侵犯人体,打乱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人们在自家门口挂艾草以防蚊虫,辟邪祛毒;佩戴香囊以辟邪气,芳香化浊,最终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节日渊源
    “端午”之名源于我国先秦就已经成熟的关于天文历法的科学体系。端午节本是午月午日节,有时还突出它的正时是在午时,所以也叫重午节。同时,端午节也是天地阳气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到达一个极其盛大的阶段。因此,端午节的别称有端阳节。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原因是此节的正时是午时,日在中天。因为午在八卦上为离为火,太阳的威力走到午的方位才登峰造极,所以此节的每一时间层次都是午,定在午月午日午时,日在中天,阳气达到极点。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端午节起源于屈原的说法。这个说法早在东汉末年就被记录下来了,《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瘟),亦因屈原。”就是说端午节习俗起源于屈原。
    《抱朴子》曰:“屈原投汨罗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为竞渡。或以水车为之,谓之飞凫,亦曰水马。州将士庶悉观临之。”这便是赛龙舟雏形。南朝文学家吴均《续齐谐记》提到粽子起源于屈原的传说,曰:“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虽然端午节的起源也与其他历史人物也有关系,但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医药习俗
    虽然端午节不同地区习俗不同,但是各地均有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习俗,如祛疫防病等。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跟祛疫防病有关。因为在端午日阳气最盛,很多邪祟都会出来作怪,人们要在这时通过一系列活动,驱赶邪祟;同时,那些蛰伏了冬、春两季的害虫毒物,也会在这时苏醒过来。
    相传,自先秦开始,人们称5月为“恶月”,这种观念使人们处于“恶月恶日”的阴影之中。为了祛除身上的邪气,古人会在五月初五采药、煲水、沐浴。南北朝时期宗懔《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如沐浴、喝雄黄酒、挂艾草等,都是古人驱邪避疫意愿的缩影。
    《岁时杂记》云:“端午刻蒲剑为小人子,或葫芦形,带之辟邪。”《燕京岁时记》云:“端五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就是说人们采集艾草、菖蒲等中药材,并制成小人、宝剑、老虎等形状,挂于门前,或佩戴于发际腰间,以防病祈福。
    艾草、菖蒲,包括有些地区端午节采集的苍术、佩兰等,均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此类芳香药物有辟秽化浊的功效。
    其中,艾草性温,味辛、苦,气味芳香,归肝经、脾经、肾经。《本草纲目》曰:“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草不仅具有祛湿的作用,还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菖蒲性温,味辛、苦,气味芳香,归心经、脾经、胃经,具有醒神益智、通窍祛痰、辟秽化浊、解毒驱邪的功效。其芳香清芬之气,能舒畅气机,使清阳上升,九窍通灵。常服本品,能舒心气、畅心肾、怡心情、益心志,令人耳聪目明。《神农本草经》记载:“(菖蒲)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如今,市场上不仅有传统的单味艾草、菖蒲产品,还有各种配比而成的产品,如与丁香、薄荷、桂皮、肉豆蔻、肉桂、安息香、白芷、川芎、鱼腥草、冰片、樟脑、雄黄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的香囊,也大为盛行。此外,艾草、菖蒲等芳香中药还是药浴的良好选择,能防治皮肤疾病、祛邪健体。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芳香化浊的药物,可以抑制或杀灭多种细菌、病毒,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极有裨益。
养生食饮
    说起端午节吃什么,大家肯定先想到粽子。其实,小粽子也有大讲究。粽子所使用的糯米性温,味甘,归脾经、胃经、肺经,有补益脾胃、益气敛汗等功效。如今,人们还在粽子中加入各种药食同源的食材,让其变得更美味的同时,还成为一道养生膳食。
    端午药酒,就没有粽子那么全民皆知了,主要包括菖蒲酒和雄黄酒2种。菖蒲酒就是用菖蒲酿造的酒,具有醒神开窍、化痰和胃、强身健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老年人筋骨不利、风湿疾病、神魂痴呆等。《本草纲目》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又有《太平圣惠方》记载:“菖蒲酒,主大风十二,通血脉,治骨立萎黄,医所不治者。”
    菖蒲酒的制作,主要取用菖蒲适量,用度数较高的白酒浸泡,早晚饮用。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人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但需要注意的是,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极强的砒霜,人若是饮用或涂擦皮肤,可能发生中毒的危险。因此,人们应避免饮雄黄酒,也不要给孩子涂抹雄黄酒。
    此外,端午节时值仲夏。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人们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夏季太阳升得早,早晨空气清新,早起后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
    这时候养生的要点在于温补阳气、养心。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产生病象。七情过激皆可伤心,也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这个意义上,夏季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