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每周一练
中医如何治疗肺结核
多汗症的分型和治疗
蒙脱石散的使用注意事项
猩红热的诊断与治疗
1
11 1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猩红热的诊断与治疗
 

   猩红热是一种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皮疹等症状。皮疹是猩红热较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伴随瘙痒感。该病可以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

常见病因
    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这是猩红热最主要的病因。这些细菌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感染后,细菌会释放毒素,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如发热、皮疹等。
    免疫力下降 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抗病菌的侵袭,容易导致猩红热。免疫力降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此外,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容易感染猩红热。
    密切接触感染者 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是感染猩红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接触感染者的飞沫、共用物品等可能导致病菌的传播。在集体环境,如学校、幼儿园等,容易形成交叉感染。此外,天气因素如温度剧烈变化或干燥也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其他因素 如环境污染、室内通风不良等也可能导致猩红热。病菌在不良环境中更容易滋生和扩散,增加感染风险。
    猩红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密切接触感染者,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
临床特点
    猩红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症状表现、病程、并发症及群体发病特征等方面。
    症状表现
    发热:猩红热患者常以高热起病,体温可达到39摄氏度以上,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皮疹:皮疹是猩红热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伴随瘙痒感。皮疹从面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以胸背、腋窝等部位的皮疹较为密集。
    咽部症状:大部分患者有咽部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咽部充血明显,可有脓性分泌物。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鼻塞、流泪等症状。
    病程 猩红热的病程一般为7天~10天,可分为3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和出疹期。潜伏期,一般为1天~7天;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等症状;出疹期,表现为典型的皮疹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病程延长,并发症增多。
    并发症 猩红热可能并发多种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痛苦。因此,对于猩红热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群体发病特征 猩红热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如学校、幼儿园等。由于病菌传播方式多样,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导致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形成局部流行。因此,在疾病流行期间,应加强防控措施,减少疾病传播。
诊断思路
    诊断猩红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接触史、发病前有无感冒等症状。了解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猩红热患者或可能暴露于疾病传播的环境,如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皮疹、头痛、全身不适等典型症状。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疹、发热、头痛等症状。猩红热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伴随瘙痒感。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咽部疼痛、吞咽困难等咽部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细菌培养:采集患者的咽拭子或皮疹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是否感染A族溶血性链球菌。
    血清学检查 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含有抗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抗体,以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麻疹、荨麻疹、小儿急性肾炎等。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准确诊断。
    综合判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患者有接触史、典型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即可确诊为猩红热。
    猩红热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医生需要全面了解猩红热的诊断思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以及并发症处理。
    抗生素治疗 猩红热对抗生素治疗敏感,首选抗生素是青霉素。青霉素可以杀灭A族溶血性链球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选用其他抗生素,如头孢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
    对症治疗
    退热: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镇痛:对于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可给予镇痛药,如布洛芬等。
    止痒:对于皮疹伴随瘙痒的患者,可给予抗过敏药物或外用止痒药膏。
    支持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给予吸氧、雾化等呼吸道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高热、出汗较多的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并发症处理 猩红热可能并发多种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对于并发症的处理,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并发支气管炎,应给予止咳、祛痰等药物;并发肺炎,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呼吸支持等。
    注意休息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导致皮肤感染。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辅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
    猩红热传播速度较快,易在人群中暴发。因此,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早期隔离:对猩红热患者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对于疑似猩红热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传播。
    积极治疗:对猩红热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传染性。
    切断传播途径
    改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减少病菌滋生。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病菌通过接触传播。
    避免密切接触:避免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如必须接触,应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免疫力: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可酌情使用免疫增强剂。
    接种疫苗:接种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人们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种猩红热疫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补种疫苗。
    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防病知识:利用媒体、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宣传猩红热的防病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
    避免诱发因素: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以减少疾病传播。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防免疫力下降。
    针对特定场所的预防措施
    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加强晨检,发现可疑患者及时隔离。对教室、活动室等场所定期消毒,保持通风。
    家庭: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定期消毒,勤晒衣被。避免与猩红热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
    总之,猩红热的预防,需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方面措施。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供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