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合理用药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术后如何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输血安全的相关知识
内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日常护理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踝关节扭伤
1
11 1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输血安全的相关知识
 

□孟德涛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输血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对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输血并非毫无风险,它同样伴随着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输血安全的相关知识,确保每一次输血过程都能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
输血的原理
输血,是指通过静脉输注方式,将健康血液或其成分转移至因疾病、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血液成分失衡的患者体内。
输血安全不仅是指在输血过程中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更重要的是要确保血液的来源可靠、无污染,并且与受血者的血型、免疫状态等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带来的风险。
输血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血型配型原则 人体血液成分繁复多样,每种血型都带有独特的抗原与抗体特性。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血型配型原则。只有当血型相契合时,才能有效减少输血的风险。
保障血液来源的安全性 血液来源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血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检测和处理,确保其无病毒、细菌等污染。同时还需要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和体检,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等。此外,血液的保存和运输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避免血液受到污染或变质。
把控血液的采集过程 除了血液来源的安全性外,还需要关注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掌握正确的输血技术和操作规范。在输血前,需要对受血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了解受血者血型、免疫状态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反应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加强输血安全的宣传工作 借助科普讲座、宣传海报等途径,广泛传播输血安全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输血安全的关注程度及自我防护意识。此外,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非常重要,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与操作技巧,确保每一次输血过程均安全可靠。
输血常识
亲属间输血是否安全 有关患者输血的安全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利用亲属的血液最为稳妥。但亲属间(如父母与子女)输血后,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实际上较非亲属间输血要高得多。这种病症的发生机制简要概括如下:
供血者体内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迁移、增殖,进而主导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该病主要在输血后1周左右出现,表现为献血者的淋巴细胞对受血者器官组织的攻击,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严重受损、恶心、腹泻等,死亡率高达90%。值得注意的是,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在一级亲属中(如父母与子女),发病率比非亲属间高10倍~20倍。因此,在患者输血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亲属献血后,其血液可由血液中心进行调剂使用。
是否可以输入新鲜血液 在12小时以内采集的血液都被称为新鲜血液。新鲜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抗原性都很强,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输血反应。新鲜血液中还含有大量存活淋巴细胞,可能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梅毒螺旋体在体外4摄氏度环境下可存活3天,因此3天内的血液仍有传播梅毒的可能。另外,若输血目的在于补充血小板和粒细胞,然而新鲜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和粒细胞纯度较低,浓度不足,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并不主张新鲜血液在临床应用。
输血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输血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淄博市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