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治疗子宫腺肌瘤验案
巧用中医方法治疗小儿肠胃功能紊乱
张磊辨治疾病三则
辨证选穴治疗脏腑病证
脾虚的同病异治
1
11 1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张磊辨治疾病三则
 

□高 青

案例一

   覃某,女性,37岁。2019年1月14日到国医大师张磊处就诊。
    主诉:夜间盗汗7年有余,加重2年。
    证见:近7年来,患者睡眠中感觉皮肤发烫伴汗出,手心、足心出汗明显,醒则汗止。2017年,患者因胚胎发育不良进行人工流产后,盗汗加重,自觉周身燥热。
    刻诊:夜间身体燥热,自觉皮肤发烫,盗汗,心热、手足心出汗明显,消瘦,纳眠尚可,大便每天1次(成形),小便黄,月经量少(有血块),经前2天腹胀、腹痛,舌尖红、苔薄黄腻,脉细弱。
    辨证:阴虚火旺、卫表不固。
    方药:当归六黄汤加味。熟地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黄柏10克,黄芪30克,桑叶10克,浮小麦30克,煅牡蛎30克(先煎)。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19年1月25日。患者服上方9剂,余1剂,盗汗减轻。手心、足心出汗明显,情绪紧张时心慌,纳眠尚可,大便稍黏,小便色黄,偶有口干、口苦,舌质偏红、苔白稍腻,脉沉细。
    方药:守上方加山茱萸10克,制附子10克(先煎)。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2019年2月25日。服上方3剂后,患者自觉全身发热,将制附子去掉;服药7剂后,燥热减轻,手心、足心出汗,时有燥热,饮凉茶感觉舒服,紧张时易胸闷、气短,口干,唇部脱皮,纳眠尚可,大便稍黏(每天1次),小便尚可,舌质红、苔微黄腻,脉细。
    方药:导赤散合生脉散加味。生地10克,川木通3克,淡竹叶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桑叶10克,地骨皮10克,牡丹皮10克,生甘草3克。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四诊:2019年4月19日。患者服上方10剂后,效果尚好,燥热明显减轻,胸闷、气短20天。2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生气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无咳嗽、胸痛,肺功能检查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饮食尚可,睡眠尚可,食油腻食物容易腹泻,平素大便黏(每天1次),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涩。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生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山楂炭15克,生甘草6克,陈皮10克,川芎6克,制香附10克。共10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张磊认为,汗证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
    综合脉证,四诊合参,该患者证属阴虚火旺。初诊予以当归六黄汤加味,方中当归、生地、熟地,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清热、泻火坚阴;黄芪,益气实卫,坚未固之阴;又合当归、熟地,益气养血;加桑叶,以清热止汗;加浮小麦,以益气固表;煅牡蛎,重镇安神、收敛固涩。全方养血滋阴、益气固表,同时泻火清热、安神止汗,标本兼治。患者二诊盗汗症状未见明显减轻,自觉燥热,《景岳全书》中记载:“肝肾虚则真阴不足而为燥。”故守方加山茱萸,以补肝肾之阴;加制附子,以补阳固阴。三诊时患者手心、足心出汗,时有燥热。心在汗为液,自汗日久,损耗心之营阴,且见胸闷、气短。因此,张磊改换思路,以清心热、养心阴为治法,方以导赤散合生脉散加味治之。四诊患者证型已经改变,张磊根据当前症状,从疏肝解瘀、调理气机的思路出发,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收效良好。

案例二

   杨某,女性,51岁。2017年2月6日初诊。
    主诉:烘热汗出3个月。
    证见: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烘热出汗,多于紧张、着急、夜晚睡醒时出汗,每天能出现10多次,出汗后身冷,眼痒,视物模糊,双手关节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口苦,耳鸣,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苔黄略厚,脉细。2015年8月,患者曾因子宫肌瘤进行过子宫切除手术。
    辨证:阴虚内热、卫表不固。
    方药:当归六黄汤加味。熟地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黄柏10克,生黄芪30克,浮小麦30克,煅牡蛎30克,桑叶20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17年2月13日。患者服药后出汗量减少,每天10多次,仍于紧张、夜晚睡醒后出汗,出汗后身冷,耳鸣,双手关节疼痛减轻,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薄,脉细。
    辨证:里和表未解、营卫失调、郁热不净。
    治宜:调和营卫、清热止汗。
    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龙骨30克(先煎),淡竹叶10克,麦冬15克,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黄芩10克,桑叶10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张磊认为,患者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偏亢而急躁,阴虚则火旺,蒸迫津液外出则自汗、盗汗,故以当归六黄汤加味治之。当归、生地、熟地,滋阴养血;以“三黄”(黄芩、黄连、黄柏),泻心火除烦;汗出则气泻,表气不固,以黄芪、浮小麦、煅牡蛎,益气固表止汗。阴虚渐复,里热渐消,汗出亦少,尚有汗出身冷、口苦心烦,乃营卫不和、郁热不净之象,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之。

案例三   买某,女性,41岁。2013年2月27日初诊。
    主诉:易感冒30多年。
    证见:患者自幼易感冒,平时易上火,一年四季基本未断过感冒药,易被传染。2012年10月体检时,患者双侧乳房发现实性结节,左侧1毫米×4毫米,右侧5毫米×4毫米,经前乳房胀痛,月经提前3天~5天,经色红,前3天经量多、少量血块,第5天月经干净,白带淡黄、量多,无异味。患者曾两次怀孕皆未果。
    证见:发热,体温38.5摄氏度~39摄氏度,咽痛较甚,咳嗽,咯黄痰,流清涕,饮食一般,睡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边有齿痕,苔厚偏黄,脉细。
    辨证:风热袭表、内有蕴热。
    方药: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薄荷6克(后下),桔梗10克,桑叶10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黄柏6克,生甘草6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张磊认为,感冒的治疗必须根据病邪性质,区分风寒、风热、暑湿兼夹之证,治疗以解表发汗为主,风寒证宜辛温解表,风热证当用辛凉解表,暑湿证当清暑祛湿解表。长期反复外感,临床治疗以扶正解表立法,结合具体情况有益气解表、滋阴解表等治疗方法,然而该患者易感冒30多年,缘何不以扶正为法,反用辛凉解表降火之法,以银翘散加味治之?细审患者,平素易上火,且易反复外感,此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所说:“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之理论,且患者每次感冒都有咽痛、咳嗽、流涕的症状,由此可知是火瘀上焦之证,故选辛凉平剂银翘散治之,用轻清上浮而又凉散之药,以清肃上焦。方中加知母、黄柏,以“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而伐其相火;热淫于内,而减去辛温之属,加辛凉之桑叶,以增凉散之功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