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巧用中医方法治疗小儿肠胃功能紊乱 |
|
□王双慧 小儿由于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发病时多为急症;又因其承受能力低,一些创伤性治疗会给小儿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对患儿康复极为不利。近年来,祖国传统医学中的艾灸、拔罐等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青睐。笔者分享一例应用中医方法治疗小儿肠胃功能紊乱的病例。 典型病例 患儿,女性,1岁零10个月,两天前出现稀糊状大便,呈黄褐色,每天一两次,未接受任何治疗。2月6日晚餐后半小时,患儿突然哭闹不止,伴随神情倦怠,昏昏欲睡,口唇发绀。据了解,患儿晚餐进食小半块包子。 笔者判断患儿是消化不良,胃寒食积,随即给患儿冲服健脾散0.5克,喂温开水50毫升,用右手大小鱼际以顺时针方向按揉患儿腹部,从右下腹回盲部开始,向上至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左下腹乙状结肠的方向按揉20分钟后,患儿精神开始好转,不再哭闹,口唇逐渐红润。 然后,笔者切了一片厚约3毫米的生姜,用大头针在姜片上刺了40多个小孔,放在患儿肚脐处(神阙穴),点燃艾条(距离皮肤约4厘米),艾灸二三十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注意及时掸去艾灰,避免烫伤患儿皮肤。艾灸的手法,笔者选用的是回旋灸法。笔者以患儿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回旋(类似于画圆圈)。艾灸后注意保暖。艾灸后不久,患儿额头出现细密的汗珠,精神好转,开始说话、嬉闹,次日大便一次。 总 结 小儿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易消化不良。小儿如果食用油腻食物,则容易引发肠胃功能紊乱,诱发急性痉挛,导致腹痛。健脾散有健脾、消食、止泻的功效,而腹部按摩可以疏通肠道,摩擦而起的热可以散寒。 生姜是祛风散寒的佳品,用艾绒的热气穿透生姜,将两者的温热之性融合作用于肚脐,就有了温通经络、调理脏腑、祛寒镇痛的功效。这种方法无创伤,不会引起疼痛,易被小儿接受,可作为初步治疗的可行性方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确山县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