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玉
李某,女性,25岁,忧郁、失眠1个多月,加重7天,于2021年5月23日初诊。患者产后因家庭琐事情志不遂而致忧郁、失眠,在某医院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用多种药物治疗半个月,病情未见明显好转,遂来笔者处就诊。 诊见 患者自感全身发麻、头晕目眩,郁郁寡欢、孤独、不欲见人,且空虚、沉闷、焦虑、易怒、失眠,每晚睡眠时间约3小时,甚至彻夜不眠,食少纳呆,倦怠乏力,不愿意照护孩子,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西医诊断 产后抑郁症。 辨证 肝郁脾虚、心神失养。 治则 疏肝健脾、养心安神。 方药 柴胡12克,香附12克,郁金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药10克,熟地2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柏子仁10克,甘草10克。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 二诊 患者按照上方服药6剂后,每晚睡眠时间达到5小时,全身发麻、头晕目眩、郁郁寡欢、孤独、不欲见人、空虚、沉闷、焦虑、易怒、倦怠乏力等症状有所好转,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笔者将方中黄芪用量增至20克,白术用量增至12克,当归用量增至20克,以补益气血。 三诊 患者按照上方服药8剂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夜间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服药6剂。 四诊 患者精神状态及夜间睡眠均恢复正常,食欲大增,其他症状消失。患者继续服药3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该病属郁证,其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密切的关系,以气郁为病变基础,病久则由实转虚,引起心、肝、脾的亏损。该患者产后气血亏损,因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而发病。辨证属于肝郁脾虚、心神失养。治疗时应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方中应用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黄芪、白术、党参、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益气、健脾、生血;茯神、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气得疏、心脾得养、气血得调。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