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云翠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与高血压病并存,严重时出现母体终末期器官功能损害及胎儿损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威胁着母婴健康,是孕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 有关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不足、炎症免疫过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遗传因素及营养缺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20周后新发生的血压升高,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 子痫前期 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伴有蛋白尿。或虽无蛋白尿,但合并下列任何一项者: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肺水肿、新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视觉障碍。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20周前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病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 慢性高血压病患者妊娠前无蛋白尿,妊娠20周后出现蛋白尿;或妊娠前有蛋白尿,妊娠后蛋白尿明显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血小板减少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 年龄大于等于35岁、妊娠前体重指数(BMI)大于等于28千克/平方米;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怀孕前就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有慢性肾炎、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初次妊娠、妊娠间隔时间大于等于10年;此次妊娠孕早期或首次产前检查时发现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孕早期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等于0.3克;不良妊娠结局史、胎盘早剥病史;FGR(胎儿生长受限)病史,SGA(小于胎龄儿)或LBW(低出生体重儿)。 预防措施 孕前准备 在备孕阶段,女性应注重身体健康状况,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改善饮食习惯等。积极治疗可能影响妊娠的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保持较好的心态和作息规律,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想要怀孕,应注意以下方面: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半年,把降压药换成对妊娠影响较小的类型。如果血压忽高忽低,或短时间内才控制好,就别着急要孩子。 孕期保健 建议高危人群在孕早期接受孕期营养测评与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生活中应避免精神紧张和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热量,注意自我血压监测,做好记录,定期产检。 早期3个月是胎儿各器官分化形成的关键,部分降血压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如沙坦、卡托普利、噻嗪类利尿剂等都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备孕期女性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如果以前使用过此类药物,应提前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更换药物。更好的做法是停用降压药,通过运动、低盐饮食、放松心情来控制血压,将血压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即14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以内。 尽快就医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孕妇身体也会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由于病情复杂、变化较快,孕前和孕期一定要到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妇产科医生评估和监测,做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治疗。如果病情稳定,可对症治疗,若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心理辅导与家庭支持 患者在面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因此,心理辅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医生应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她们缓解焦虑情绪,家属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康复指导与产后监测 对于已经治愈或病情得到控制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康复指导和产后监测同样重要。适当锻炼和保养,可以帮助她们恢复身体健康。同时,产后监测也必不可少,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