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射性肠损伤的预防和处理(上)
婴幼儿脑积水诊治浅谈
为什么食管上段早癌易被漏诊
1
11 1 2024年7月1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为什么食管上段早癌易被漏诊
 


□梁宝松

 

   食管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系统癌症。食管癌可发生于下咽部到胃-食管连接处的任何部位,以中下段多见,上段相对少见。
    胃镜检查结合活检是发现食管上段早癌的首选方法。食管上段早癌由于解剖结构、病变部位、检查等因素,加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漏诊。
    下面,我介绍一个差点儿被漏诊的病例,简单分析一下食管上段早癌的检查。
    患者为女性,79岁。3个月前,她因腹部疼痛到某医院做胃镜检查。胃镜医生发现她的十二指肠乳头增大,怀疑是十二指肠乳头腺瘤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也就是有癌变的趋势,还不能诊断为癌)。因为诸多原因,她的主治医生决定采取定期随访方案。
    做完检查3个月,患者的症状加重,除了白天偶尔有右上腹疼痛,还伴有凌晨4时~5时疼痛,并放射至腰背部,且每次都能痛醒。
    患者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在胃镜检查中,胃镜医生看到患者的食管入口处有一片黏膜粗糙,边界明显。胃镜医生反复用白光和电子染色转换检查,感觉这一片可能是食管上段早癌。
    患者家属说之前其他医院的胃镜检查报告未提示食管有任何病变。
    继续检查,胃镜医生又发现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明显增大,乳头黏膜也不正常,在此处取标本进行活检。退镜时,胃镜医生再次反复观察患者的食管,并且在食管入口病变处也取了标本进行活检。
    胃镜检查及病理报告:黏膜急慢性炎,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局部鳞状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间质内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
    按照这样的病理结果,依据诊断治疗规范,很可能是食管上段早癌。
    3个月前的胃镜检查,胃镜医生为什么未发现食管上段早癌?可能有以下原因:
    1.食管上段早癌的症状如咽部不适与慢性咽炎相似,会使胃镜医生误以为是胃镜刺激反应,从而忽视食管器质性改变,遇到阻力往往以为是食管痉挛,造成漏诊。
    2.应用胃镜检查食管上段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会影响胃镜医生的检查和判断。
    3.检查食管上段时,胃镜通过速度较快,也是造成漏诊的重要原因。
    4.颈段食管腔小、蠕动较快,退镜时不易暴露视野。
    5.食管上段早癌的症状不明显,加上患者主诉为腹部症状,使部分胃镜医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胃及十二指肠,特别是在其他部位发现病变时,会忽略对食管上段的退镜观察。
    6.食管上段取标本进行活检较中下段难度大。如果第一次取标本未能正确钳取病变组织,导致病变部位渗血或取得过浅、过少,抑或病变部位的表面污苔未清除干净,均可降低活检的阳性率,导致漏诊。
    当然,也有可能当初这个部位还没有发生病变。
    总之,食管上段早癌虽然在食管癌中的占比不是很高,但是漏诊率高,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当遇到咽部不适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医生要认真询问病史,重视那些易被忽略的症状,充分考虑食管上段早癌。在做胃镜检查时,操作要轻柔,观察要细致,尽量避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快进慢出;取标本时要准、深、快,尽量多夹取一点儿,力求一次确诊。
    对于食管上段早癌,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往往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患者的预后较好。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相关链接

   食管癌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避免水源污染,减少水中亚硝胺及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变饮食习惯。
    发病学预防:应用预防性药物,积极治疗食管上皮增生,处理癌前病变。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症状时,及时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诊治,或定期做胃镜检查。
    三级预防
    进行康复性预防,防止病情恶化。选择合理的诊疗方案,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使其重返社会。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