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 |
|
□闫丽娜 在大多数情况下,单纯依靠血常规很难区分患者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可能导致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不能据此使用抗生素。部分医生依据白细胞总数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就认为是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淋巴细胞增加就认为是病毒感染。这种不结合病史和具体症状就加以判断,遇到发热就安排患者做血常规检查,看到白细胞数升高就认为是细菌感染,并不可靠。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每当人体发生感染时,便会释放出信号,以刺激骨髓增加白细胞的产量,并使白细胞进入感染区,开展对病原体的攻击。这种人体反应会使白细胞的计数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但是较高的白细胞计数并非只是出现感染的标志,还可能代表其他的疾病或生理状态(如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后做出诊断。 中性粒细胞比例 中性粒细胞能对细菌进行迅速定位以及吞噬,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因此,当我们出现细菌感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并调节体内的中性粒细胞,使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上升,从而应对危险。 淋巴细胞比例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会导致人体产生截然不同的免疫反应。在面对病毒感染时,人体免疫系统通常会出现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反应,淋巴细胞比例增长就是其中之一。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核心成员,可以识别病毒并对病毒入侵的细胞进行摧毁。淋巴细胞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免疫反应,包括释放细胞因子、识别并杀死感染细胞等,从而帮助身体抵抗病毒。因此,当人体检测到病毒存在时,免疫系统会立即调整淋巴细胞的比例,加强对病毒的攻击能力。 血小板计数 血液中的血小板参与人体的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当受到细菌感染时,人体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的上升,而这种现象并非偶然。随着感染的发展,人体会利用血小板有效应对组织损伤和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血常规检查的应用 一般在细菌感染中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并且淋巴细胞比例则会相对减低。这一现象表明人体正在积极地应对感染,因为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我们体内的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则可能是细菌感染导致的。 相反,病毒感染会导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而中性粒细胞比例相对较低。病毒感染通常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细胞增多,以应对病毒入侵。因此,当白细胞计数升高且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时,医生更可能考虑病毒感染。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