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白薇 |
|
□尚学瑞
战乱年间,百姓最怕打仗。由于不管打了胜仗还是败仗,有些士兵都会祸害百姓。因此,一听说周围有战事,村民都外出逃难避祸。 传说有一年,战火又起,村里的许多人都吓跑了,只留下一个得了热病卧床不起的丈夫,还有陪他养病的妻子。一天深夜,妻子正在熬药,忽然有人敲门。她打开门一看,是一个衣帽不整的士兵。士兵进门便下跪求救:“大哥、大嫂救命,部队打了败仗,对方追过来了,我逃了一天了。”丈夫很同情士兵,让妻子找来一身干净衣服给他,并把换下的军衣扔到门外的水坑里。 不一会儿,有一队人马追来了,把这家的房子围住了。一个小队长凶狠地闯进门,怒气冲冲地问:“你家藏着外人没有?”妻子摇摇头。小队长又问:“这两个男人都是谁?”妻子不慌不忙地回答:“一个是生病的丈夫,一个是请来看病的医生。您看,这不正熬着药吗?”小队长看了看药罐,又让人把这家内外都搜了搜,最后将他们打了一顿,抢了一些东西走了。 得救的士兵深感愧疚,连声道歉,并哭着拜谢。当士兵得知丈夫卧床一年,并且浑身发热、手脚无力时,就说自己会治这种病。士兵说:“等天亮了,我出去找药。” 第二天,士兵从外面挖回几棵长有椭圆形叶子、开紫褐色花朵的野草,给妻子说:“大嫂,你把草根洗干净,煎成汤药给大哥喝。以后可以多挖一些,让大哥吃一段时间,病准好。我叫白微,以后会来看你们的。”说完,士兵急匆匆地离去了。 妻子按士兵的吩咐,每天采药、熬药。丈夫吃了一个多月那种野草,果然病有转机,发热消除了,浑身舒服了许多,并渐渐恢复了体力。外出逃难的村民回村后,看到丈夫和以前判若两人的模样,都好奇地问他病是怎么好的,他只说是好友送的药,不知道名字。 过了许多年,白微没有再回来。村民们采此野草治好了不少发热患者。为纪念白微,大家就将这种野草取名叫“白微”,后来加了草字头,写成“白薇”流传了下来。 白薇为萝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及茎,是一味古老的清热类药,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 白薇味苦、咸,性寒,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常用来治疗阴虚发热、产后虚热,热淋、血淋,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以及阴虚外感诸证。《本草正义》评价该药,“凡阴虚有热者,自汗盗汗者,久疟伤津者,病后阴液未复而余热未清者,皆为必不可少之药,而妇女血热,又为恒用之品矣。”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白薇含挥发油、强心苷,有加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的作用,并可解热、利尿,故其单味及复方制剂还能用于治疗心力衰竭、血管抑制性头晕、红斑性肢痛症等疾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