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伟
在医疗领域,小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复杂的病症,准确的影像诊断对后续的治疗非常重要。其实,在小肠梗阻的影像诊断中,有诸多关键点需要注意。 小肠梗阻的基本影像特征 首先,在各种影像检查中,X线是最基础的诊断工具。当发生小肠梗阻时,典型的X线表现为肠管扩张积气。一般来说,小肠扩张的内径若超过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扩张的肠管会在腹部平片上呈现出高低不等的气液平面,这些气液平面的形态和分布有一定规律。多个气液平面呈阶梯状排列是小肠梗阻特征性的表现。同时,要注意观察肠袢的形态,梗阻部位以上的肠袢往往呈拱形,且相互平行排列。 而在CT(计算机层析成像)影像中,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的情况会更加清晰地显示。CT能够准确测量肠管的直径、管壁的厚度等参数。正常小肠壁厚度一般在3毫米~5毫米,当出现小肠梗阻时,肠壁可能因为炎症、缺血等因素而增厚。此外,CT还能显示出梗阻部位肠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比如是否存在粘连、肿物压迫等。在观察CT影像时,要注意对肠管整体形态的把握,从腹腔的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等多方位进行评估。 小肠梗阻部位的精准判断 明确小肠梗阻的部位对于制订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在影像诊断中,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征象来判断梗阻部位。在X线上,如果扩张的肠袢在腹部某一区域突然终止,而远端没有扩张的肠管,那么这个终止点附近往往就是梗阻部位。同时,根据小肠的解剖位置,空肠主要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右下腹,如果在某一区域发现大量扩张的肠管,也可以初步判断梗阻的大致部位。 CT影像在梗阻部位的判断上更为精确。通过对肠管连续性的观察,可以找到肠管管径突然变窄的地方,这个变窄处即为梗阻部位。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梗阻部位周围的结构。如果是肿瘤引起的梗阻,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脏器的关系等。对于粘连性肠梗阻,CT可以显示粘连组织的大致范围和对肠管的牵拉情况。 小肠梗阻的发病原因 小肠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影像诊断的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地探寻其发病原因。在影像中,肠腔内的异物是较容易发现的梗阻原因之一。例如,X线平片上可能显示出高密度的异物影,CT则能更精确地定位异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肿瘤也是常见的梗阻原因。在CT影像中,肿瘤表现为肠壁的增厚、肿块形成。如果是良性肿瘤,肿块边缘相对较光滑,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较轻;如果是恶性肿瘤,肿块往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并且可能侵犯周围的血管、淋巴结等。 此外,肠扭转在影像上也有独特的表现。在X线平片上可能会看到扭转肠袢呈特殊的“C”形或“咖啡豆”形,而在CT上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肠管的扭转方向和扭转的角度,以及由此引起的肠系膜血管的扭曲情况。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新郑华信民生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