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急性胆囊穿孔的紧急外科处理 |
|
□张树亮 胆囊是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储存和浓缩胆汁的重要场所。然而,当胆囊发生急性炎症且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时,就可能出现胆囊穿孔,这是一种危急的情况,需要迅速且恰当的外科处理。 急性胆囊穿孔,通常是由于胆囊内压力持续升高,导致胆囊壁局部缺血、坏死,最终破裂穿孔。患者往往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痛,疼痛程度较普通胆囊炎更为剧烈,并且疼痛可迅速蔓延至全腹,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高热等症状。检查时,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也会出现腹膜炎体征,这表明胆囊内的胆汁等内容物已流入腹腔,引发了弥漫性腹膜炎。 一旦怀疑急性胆囊穿孔,紧急的外科处理刻不容缓。医务人员会尽快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腹部超声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给予广谱抗生素来控制腹腔内的感染,补充液体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由于穿孔后患者可能因剧烈腹痛、呕吐等出现脱水和内环境紊乱。因此,医务人员还会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患者在术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手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穿孔的关键手段。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瘘术。胆囊切除术是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切除病变的胆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患者病情危重,身体状况难以耐受开放式的胆囊切除术,或者局部解剖结构因炎症粘连严重难以清晰辨认时,胆囊造瘘术则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 胆囊造瘘术是在胆囊上切开一个小口,放置引流管,将胆囊内的胆汁引流到体外,以减轻胆囊内的压力,控制感染,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一般在3个月~6个月再进行胆囊切除术。 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仔细探查腹腔,清理腹腔内的胆汁、脓液及坏死组织,尽可能减少毒素吸收和感染扩散。对于胆囊穿孔部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妥善处理,如缝合穿孔处或直接切除胆囊。 术后护理同样非常重要。患者需要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直到腹腔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要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以便及时发现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在饮食方面,患者可以从禁食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患者应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以促进身体康复和胆囊切除后的消化功能适应。 急性胆囊穿孔是一种严重的急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紧急外科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患者及其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胆囊疾病的症状,如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发展成胆囊穿孔。医务人员应具备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精湛的手术技巧,以及全面的术后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急性胆囊穿孔。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淄博市市立医院)
|
|
|